本篇文章1150字,读完约3分钟
最近,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将逐步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融合。追溯历史,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在2005年经历了一次改革,形成了目前的框架。当时,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2005年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2015年的新一轮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这两项改革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为了避免改革造成退休人员待遇突然下降,他们都采用“老、新、新制度,中国人逐步过渡”的改革方法;它们都有建立年金的内容(但对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养老金制度改革更为严格)。它们还有一个显著的区别:2005年的改革要求“逐步实现个人账户”,并通过投资运营保持和增加价值;但是,2015年的改革并没有要求建立个人账户,而是采用记账利率计息的方法,这意味着个人账户可能只有记账功能,不会有实际的资金积累。
对于企业员工,2005年的改革正式建立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金制度。社会统筹实行现收现付制,个人账户实行基金积累制。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由基本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根据被保险人积累的金额支付。就系统设计的初衷而言,资金应该在个人账户中积累。然而,实际情况是,大多数个人账户基本上是空账户,个人账户的养老金不是由积累的资金支付,而是由现在收到的养老保险费支付。没有个人账户资金的积累,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既要用于支付基本养老金,又要用于支付个人账户养老金,因此是“困难的”。据统计,2013年,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金收入18634亿元,支出18470亿元。收入并不比支出高多少,许多省份入不敷出,所以他们不得不依靠财政补贴来弥补空.的损失各级政府共补助基本养老保险基金3019亿元。如果建立了个人账户,现在就不需要这么多财政补贴了。
然而,建立个人账户并不容易,因为到2013年,13个试点省份累计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资金4154亿元,这有点小。在这样的现实下,决策者现在形成的新观点是,个人账户变成名义账户,而不是真实账户。显然,这一概念反映在2015年的改革中。事实上,目前不开设个人账户可以省去很多麻烦,但问题是,未来可能需要更多的财政补贴,而且所花的钱现在不会筹集,将来必须筹集。现在还是将来筹集资金更好,需要相关部门综合衡量。不开设个人账户实际上是在考验财务部门的整体规划能力。
2013年,公共财政为行政事业单位退休支出3208亿元。改革后,3700万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可能达不到这一数额,需要财政补贴。当然,这只是支出项目的变化,并不影响总额。然而,支付工资总额的12%建立企业年金是一个真正的新支出,这是财政部门即将面临的挑战。“合并”不是改革的结束,而是应对新挑战的开始。
标题:“并轨”后养老金政策仍面临巨大考验
地址:http://www.3mta.com/xlxw/13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