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25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重庆11月15日电“黑院墙”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学术研讨会14日在重庆举行。来自北京、重庆、杭州等地的专家学者就“黑院墙”在中国艺术教育史上的地位、“黑院墙”旧址的发掘、保护和利用以及“黑院墙”旧址重建在地域文化保护和发展中的价值研究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重庆的“黑院墙”:我们在中国艺术史上的日子

“黑院墙”位于重庆江北区攀西,是抗战时期国立艺术学院的所在地。相关负责人邵振强介绍说,国立艺术学院(简称“国立艺术学院”)是抗战时期中国最专业、成绩最高的艺术学校。1938年,杭州艺术学院与北平艺术学院合并,1942年,学校迁至重庆攀西,这是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

重庆的“黑院墙”:我们在中国艺术史上的日子

在国立艺术学院搬到攀西后,它租用了郭家院作为校舍。四合院是晚清时期的四合院,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当时,为了躲避日本飞机的轰炸,艺术学院的师生们在外墙上涂上了锅烟和墨水。从那以后,“黑色庭院墙”逐渐成为国家艺术学院的代名词。

重庆的“黑院墙”:我们在中国艺术史上的日子

在那个饱受战争摧残的时代,在“黑院墙”里,有“聚集的高中和大量涌现的人才”。丰子恺在这里完成了护理学生的第三集的部分绘画;李可染创作了《范夫人》、《鹤亭》等名画。此外,、李朝时、傅、等中国现代艺术史上的著名人物也曾在民族艺术院校工作或任教。因此,“黑院墙”也被称为“中国现代艺术的摇篮”。

重庆的“黑院墙”:我们在中国艺术史上的日子

为了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2017年6月,重庆成立了“黑院墙”研究小组,全面收集和研究1942年至1946年在重庆开办的国家艺术学院的各种史料。目前已出版《黑院墙大师》、《黑院墙国家艺术学院师生作品集》、《唐宪瑞画册》等书籍。对黑院墙办学期间的师生名单等档案史料进行了整理,并记录了丰子恺、潘天寿、陈之佛等美术大师在黑院墙教学期间的作品,还收录了一些美术学院师生的绘画作品。

重庆的“黑院墙”:我们在中国艺术史上的日子

邵振强说:“我希望通过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相关部门的努力,进一步发掘‘黑院墙’的人文价值,促进‘黑院墙’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丰富城市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艺术史上的这一辉煌的一年。”。(余)

重庆的“黑院墙”:我们在中国艺术史上的日子

编辑:张洋

标题:重庆的“黑院墙”:我们在中国艺术史上的日子

地址:http://www.3mta.com/xlxw/3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