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63字,读完约4分钟
众所周知,投资、消费和净出口是拉动中国gdp的主要需求,它们被称为“三驾马车”。在中国,消费在gdp中的比重一直很小,而投资和出口的比重相对较大,这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明显不同。因此,发展消费金融以刺激消费和拉动内需是当前中国的重点。加上中国整体经济低迷,传统企业萎靡不振,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放贷。对于个人贷款,银行不敢接受。银行无法满足这部分客户,小额贷款公司也太贵了。加上各种监管限制,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将成为各种资本进入的下一个领域。
消费金融是一种指向各行各业消费者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模式。从金融产品创新和扩大内需的角度来看,消费金融具有积极的意义。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个人消费信贷占个人信贷的70.1%,余额为19万亿元,占中国总信贷余额的20.2%,消费金融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从金融创新的角度来看,个人信贷业务是传统银行无法完全受益的领域。建立专业化的个人消费金融体系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消费者。
源远流长,潜力巨大
事实上,消费金融在中国已经悄然发展了八年。早在2004年,ppf集团就在中国设立了办事处,并于2007年开始在广东进行消费金融试点,采取与广东担保公司合作的模式。主要用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2009年,中国颁布了《消费金融试点管理办法》,允许在北京、上海、成都和天津设立一家消费金融公司。中国的消费金融已经逐渐为人们所熟悉。
真正的快速发展源于银监会2013年12月颁布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该办法正式启动了消费金融公司审批试点。
深远的影响和大趋势
在国外,消费金融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支持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这种金融服务模式已经广泛应用于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在发达国家,消费金融公司主要瞄准收入稳定的低端客户。消费金融公司具有授信额度快、审批快、无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灵活、贷款期限短等独特优势,受到消费群体的广泛欢迎。
在中国,以苏宁电器为例,一些数据显示,由于消费信贷业务的支持,一些零售网点的销售额增长了40%。相关专家指出,要大规模启动国内消费市场,除了增加银行等机构的信贷支持外,还需要消费金融公司等更专业的金融机构的支持。
模型新颖,需求强劲
目前,消费金融领域主要有三种模式:消费场景组合模式、面向个人模式和校园市场。
第一类:消费金融与消费情景相结合。消费金融平台是市场的主力军,通过与线下3c商店合作,为消费者提供电子产品的分期付款服务。这种模式对消费金融公司的要求稍高,对自动审批的要求较高,需要大量的本地推手来完成。就风险而言,所有公司目前都是通过自身的数据积累、拼写概率和高利率覆盖高风险来构建风险控制模型。
第二类:直接发放个人贷款的消费金融。与消费金融结合消费情景相比,这种直接发放现金贷款的消费金融更具竞争力,包括外资银行、国内行业巨头以及各种小额信贷和p2p公司。
第三类:校园市场阶段。校园市场可以分阶段基本定位为校园电子商务平台,贷款给学生时要考虑其还款能力。目前,许多公司基本定位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消费信贷服务,通过低利率和商品差价规避法律风险,保证企业发展。
未来,消费金融凭借其快速的授信速度和灵活的模式,将使小额分期贷款更受欢迎,消费金融的用户基础和应用场景也将以几何速度增长。消费金融直接服务于实体产业和消费者,否则将成为继“供应链金融”之后中国开启互联网2.0时代的另一股主力军,并与“供应链金融”一起,使中国互联网金融从“渠道功能”升华为与金融机构共同服务于中国实体经济。Maker Finance还将根据不同维度建立的不同类型的风险控制模型,积极开拓消费金融市场,建立相应的消费者评分建模流程,实现量化风险控制管理,并与互联网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等各种消费场景相衔接,力争在未来消费金融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
标题:创客金融发力个人消费金融领域
地址:http://www.3mta.com/xlxw/7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