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35字,读完约7分钟

丝绸旗袍、飞沫葡萄酒、明暗光影、寂寞男女,以及永远旋转的老玩家,这些镜头构成了王家卫作品的上海、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 我很喜欢这些镜头,对老上海有很强的好奇心。 近年来多读民国报纸,多读上海方志,在名人传记中多收集关于昔日上海的点滴,发现了许多感兴趣的东西。 例如,在中华民国时代,上海被称为“魔都”,上海女性被称为“魔鸽”,上海男性被称为“魔仆”。 这个“魔”不是魔力,不是恶魔,而是对老上海英语modern的音译——魔鸽modern girl,时尚女性。 魔仆modern boy,时尚男 例如,在民国时期,上海的房价稳定在全国第一,不仅比广州高得多,而且比北京高得多 鲁迅在北京买了两套四合院,一旦搬到上海,一套公寓都买不起了 比如,日本侵略中国后,沦陷地区的难民大多逃跑了,导致了南京的衰退、北京的衰退、杭州的衰退、青岛的衰退。 如果不是上海,从1939年到1942年,上海的居民不仅没有减少,而且增加了近两倍 沦陷的上海出现畸形繁荣,楼市爆发,股市爆发,实业濒临破产,娱乐业非常发达 这些细节很感兴趣,但很零碎,无法勾画出古老的上海全景轮廓,不足以描述沦陷期间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 幸运的是,现在我们可以阅读详细记载老上海一位普通职员在社会底层如何工作、如何生活、如何恋爱的日记。 这本日记的作者叫颜滨 颜滨日记的原稿颜滨不是名人,1923年出生于宁波,在宁波老家读了初小( 1年级到3年级),后来因为父亲在上海做生意,他也来到上海,在上海读了高中( 4年级到6年级)和中学。 中学毕业后,他留在上海,先在一家五金店当学徒,然后成为这家五金店的职员 上海沦陷后第六年的1942年,颜滨开始写日记 从这一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64年,他的日记几乎没有间断,至少写了几十本 遗憾的是,他的日记没有完全留下来,一部分人为撕裂,一部分在流传过程中丢失,现在只剩下16本 七年前,这十六本日记被历史学爱好者的采金发现和收藏 钱勤奋整理,把1942-1945年四年的日记全部抄下来,选出抗战胜利后的日记的一部分,全部写成干货大书:《1942-1945 :我的上海沦陷生活》 说这本书都是干货也不为过。 因为除了陷落期间的上海时局,还非常生动地记录了时局的变动对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影响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伪政府与蒋介石的国民政府进行了火一般的货币战争,一方试图破产纸币( 1935年以后蒋介石政府发行的货币),另一方发动推广攻势,发行中储券( 1941年以后日伪政府发行的货币) 我们翻到《1942-1945 :我的上海沦陷生活》的77页,就能清楚地看到这场货币战争在上海市场引起的恐慌。 市里突然传出谣言,说储蓄券不通了,瞬间扩散到整个上海,引起空前的骚动,议论纷纷,真假难辨。 通常持有这张票的人,不论价格如何,尽量购买日用品等 因此,百货商店等到处都很拥挤 但是,商店老板也不是愚蠢的人,不约而同,一切提前关门,一部分拿出“家里有喜事”和“今天的酒食客人”等笔记,提前找借口很奇怪,但很可怜。 因为他们不敢拒绝接收,也不能不卖,这真是唯一的方法啊 我身边藏着这张票50多元。 这也要想点办法,所以最后决定把它们当用品,赶紧买了衬衫、袜子和肥皂。 ( 1942年6月5日)重庆方面派人去上海造谣,说日假政府发行的中储券将被废除。 采用中储券的上海市民当然慌了神,纷纷疯狂购物,很快就把身上的钱全部花光了。 不幸的是,商店也相信这个谣言。 你想把变成废纸的钱扔给我吗? 没有门! 我关门了,谁喜欢卖? 日假政府发行的中储券还知道,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重庆方面的飞机在美军的支持下,每隔3差5分钟向上海投掷一次炸弹,打击了日军和伪军的傲慢。 日假政府害怕原子弹爆炸,不要晚上开灯。 为了不让敌机找到目标。 本书第114页表明,灯火管制实际上增加了上海人的经济负担。 被称为“不夜城”的上海,很快就变成了黑暗的世界 与路灯无关。 每个住户的电灯都必须用黑盖。 窗户必须蒙上黑布窗帘。 总之,光不能露出来。 否则,千元的罚款就轻轻地放在你头上。 我们学校也不例外,因为灯光不方便,窗帘特别是道地,学校说这笔费用走了000多元。 ( 1942年10月2日)日假政府不让大家点亮,但很多人为了工作、学习、娱乐不得不点亮灯,用于遮光的灯罩和黑布窗帘开始畅销 日记作者颜滨在夜校学习。 这个夜校为了不被罚款,花了很多成本买了遮光帘。 由于灯火管制的实施时间比时间长,在颜滨日记中,多次提到灯火管制给他添麻烦的事件。 例如,路灯不亮,差点撞到树,夜贼敢于在街上堵塞道路,最严格的灯火管制迫使他学习的夜校停课10天 这些细节非常生动,其他资料都看不到 日军侵略中国后,中国开始了越来越激烈的通货膨胀,法币、中储券、政府发行的假满币、边区政府发行的边币都迅速贬值 为了保护手中纸币的购买力,拥有经济头脑的人都囤积了:囤积粮食、布匹、囤积金条、囤积银元、囤积股票、囤积肥皂……只要是可以保存的东西,每个人都在购买、囤积。 也就是说,大家都不存钱了,开始存钱了。 问题是囤积者越多,市场上的商品就越少。商品越少通货膨胀就越严重 本书第110页有一本打算囤积的日记。 为了秉衡和鹤鸣合买的几盒象眼卡,我跑了好几次。 没有对象,还拿不回东西,真可恶 ( 1942年8月27日)日记作者是小职员,没有囤积大商品的能力,想和两个同事合资,囤积一点培根(日记中的“更多”)。 培根是食品,囤积者很少,但还是得不到,可以看出商品有多短缺。 1942-1945 :我的上海沦陷生活》实际上,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本书收录的日记窥见上海沦陷时期的市民生活,而且可以切实地接触到日记主人的脸滨心情和性格。 颜滨的家庭很不幸,他小时候失去了母亲,由祖母抚养长大,父亲在上海学习他不久,就病逝了。 幸运的是,他在上海并不孤独。 他的姐姐、姐夫、表哥、伯父和两个阿姨(阿姨和四阿姨)在上海。 他在五金店的同事、经理、师傅和厨师也几乎是宁波同乡。 他在经济困难的时候总是由亲戚资助,他学徒时的授权师傅和同乡经理总是在日记里被他骂成“小人”,但对他很好。 预付工资,允许半工半读,允许上班期间自由外出。 父母死得早,他敏感脆弱,骨子里缺乏安全感,但他不缺乏爱,所以他经常喜欢晒太阳,交朋友,兴奋,一边在五金店工作,一边在中华第四职业补习学校学习国文和英语,并且 中学学历小职员,是社会底层的青年,他的野心值得我们敬佩 但是,他也喜欢懒惰。 例如,春节刚发誓不打麻将,几天后又来了《通宵麻将战》( 1944年2月24日的日记)。 我们凡夫俗子会犯这样的缺点吗? (本文来自澎湃信息,越来越多的原始信息请下载《澎湃信息》app )

标题:热门:沦陷的旧上海:楼市股市畸形繁荣,“不夜城”竟不许亮灯

地址:http://www.3mta.com/xlxw/19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