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61字,读完约7分钟
李娜yuer娜姐姐的光影笔记本来自专辑人物专辑系列
过去的评论:
01
1987年,18岁的王菲放弃了厦门大学生物系的录取通知书,来到了香港。
我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讨厌什么。 对18岁的年轻人来说,已经足够幸运了。 但是,下一条路怎么走,是否顺利,一切都未知。 这是一条风险极高、模糊不清的路。
刚来香港的王菲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语言。
那时,父亲王佑林在香港工作了多年,让朋友为女儿安排了一点派对,但大家都说粤语,王菲很难听,也不会说话。 坐在那里像个傻瓜,这种感觉很差。
为了融入香港社会,王菲开始认识各种职业培训班,然后通过朋友的介绍报告了时尚模特培训班。
当时,内地可能还没有模特这个职业,整个时尚领域还没有开始。 王菲对时装模特也不了解,出于好奇心试着做了。 因为身高和外形条件优良,所以很受老师欢迎。
做模特,看起来很开朗,但实际上每天的训练和工作复印件很枯燥。 很快,王菲就厌倦了最初的兴奋,她一边做模特,一边寻找机会离开了。
戴思聪是王菲的第一位贵人。
王菲和戴思聪
有一次,父亲的朋友来访,听了王菲的歌,大加赞扬。 后来,这个朋友把王菲介绍给戴思聪。 当时戴思聪被称为“歌坛巨星的主唱大师”。 他手下调教的超级明星有刘德华、黎明、梅艳芳等。
看到王菲的第一面,戴思聪发现这个女孩有与众不同的气质,声音条件也很好,王菲只唱了两首歌,就决定接受她,然后提出了两个问题。
第一,王菲的呼吸有点弱第二,音域有点窄。
有戴思聪这样的殿堂级大师,王菲当然很兴奋。 除了才能,其实她也很努力——
为了练习呼吸,王菲每天开始慢跑,连去上课都不坐车,一直跑着去。 为了扩大音域,我每天都努力练习。 原来的声音从9度扩展到12度,声音(假声)变小,可以唱到2八度。
另外,为了能立足香港市场,王菲每天都学习粤语。 她平时注意香港人怎么说话,自己小声练习。 回家,跟着电视学习,一边看中文字幕,一边听粤语发音,粤语水平稳步提高。
02
后来戴思聪推荐王菲为新艺宝唱片企业的社长陈小宝,陈小宝签了王菲,同时把她的名字改为王靖雯。 理由是王菲这个名字太大陆化了,很难被香港观众接受。
王菲其实不喜欢王靖雯这个名字,但她忍住了,心里暗暗下了决心。 将来总有一天我一定要回去。
由此可见,王菲这个身体有理智务实的一面,她能窥见时势,为了大目标,能忍受小的不满。
娱乐圈,在某种意义上是“偏门”,天赋好努力的人很多,红不红,有时看机会和运气,企业如何定位和包装,观众的缘分也非常神秘。
1989年,新艺宝为王菲发售了第一张专辑《王靖雯》,几乎一发而鸣。 那一年一举获得了金唱片的销量,还获得了新锐的女歌手铜奖。
然后,也出现了批评的声音。 当时的香港媒体发表了很多复印件,评论王菲的服装造型,讽刺她的北妹,老土。
经济强大带来的文化强大和狭隘的排外观念,深深地刺痛了王菲。 她难过的是,她对服装的名声,还有自己的审美没有被认可。
专辑《王靖雯》和《everything》的封面
企业为了加强形象包装,为王菲请设计师严格控制。 从发型到服装,都可以听到企业的安排,但什么样的设计和审美,王菲不承认。 感觉自己像个没有灵魂的娃娃,没有异议。
这对于天生的性自由,而且非常有主见的王菲来说,是非常痛苦的。 她说:
“内心深处还很混乱。 北京和香港两地文化的冲突,在我心中激起了波澜。 进入娱乐圈后,它的迅速变化使冲击变得敏锐。 面对审美标准和生活习惯不同的环境,我更害怕。 ”。
那时的王菲,极度迷茫。 但是,企业很快发售了第二张专辑《everything》。 这次的销售额完全不满意,形象设计的支持也没有用,企业开始失望了。
之后,企业打算大力推别的女歌手,王菲的状况变得不自然。 勉强发行了第三张专辑《you are the only one》,几乎不投入包装和推广,市场反应也很平坦,企业更控制王菲。
在这种情况下,王菲决定离开。
03
1991年,王菲离开香港去了美国。
纽约是孤独的一天,远离亲人,没有朋友,一个人去培训班,生病也一个人扛。 但是这个大城市的繁华和包容,王菲自由呼吸,消沉地从我身上反省,渐渐找到了自己。
在美国,王菲和佛结了缘,就像冥冥之中的安排一样,当她进入唐人街的寺院时,整个心都安静了下来。
纽约留学的时间不长,但对王菲的影响很明显。
首先,人只有在山谷的时候,才容易自我反省。 远离香港名利场,处于事业低潮期,此时改变新环境学习,特别是磨练人的心性。 特别是对悟性高的聪明人来说,是自我消除的过程,是再成长的过程。
其次,接触西方文化和流行音乐,对王菲来说开阔了视野,给音乐创作带来了很多启发。 当时的国内还很闭塞,把西方流行的音乐和唱腔融合到中国音乐中,还是先驱的方法。
回顾一下,这次留学给王菲之后的音乐带来了新鲜独创的东西,为她独特的风格奠定了基础。
1992年春节,王菲给恩师戴思聪打电话庆祝新年,她很困惑,问老师接下来该怎么走。
戴思聪建议她早点回香港。
一个很现实的理由是娱乐圈这一行的风云变化,你离开一年半,就会被观众遗忘,被新人取代,曾经打的地位和名声很快就会被支付。
第二个理由是香港当时乐坛的现状是,男歌手很多,女歌手只有一个梅艳芳。 那时的梅艳芳宣布不会再获奖了。 是年轻女歌手上去的好时机。
恩师的解体就像强心针,让王菲毫不犹豫地回香港。
王菲的性格不仅有理智务实的一面,也有干脆的一面,她认识到的事件做了,感情消耗很少,不会在失败的错误中纠结,也不会自我怜悯。
回到香港,那年王菲23岁。
04
回到香港的王菲,视野、经验、心性都成熟。
如果有对西方音乐的切身体验和对内地摇滚音乐的接触,她不仅可以从香港流行文化的角度看到,还可以站在更高的层次上,从更广的角度看到领域的迅速发展。
这一年,王菲遇到了她的第二位贵人,陈家瑛。
王菲和陈家瑛
陈家瑛是香港的顶尖经理,她拥有的艺人很少,但都是鲜红的紫色。 刚签王菲的时候,陈家瑛见人说:“刚签歌手,叫王靖雯,嗓子好,将来一定会很红。”
1992年8月,陈家瑛助王菲出版了第四张专辑《coming home》。 其中10首歌中有6首是为了翻唱。 这张光盘大受欢迎。 特别是那个“容易受伤的女性”,前所未有地受到关注。
从这张专辑中,王菲也奠定了早期音乐风格的基调。
特别是这场“浪漫风暴”,王菲式独特的歌唱室看到雏形,日后成了她的招牌和标签。
那个时代离我们很远,但从王菲早期的经验和风格变化来看,红色是必然的。
所有的艺术形式都是思想和感情的表现而且所有伟大的作品都在于开拓和创新。
从第四张专辑开始,王菲没有迎合市场,而是确立了自己的风格。 她独创的唱腔和音乐中表现出的人生哲理,不拘旧形和小爱,她跳出怨恨型女歌手和音乐的主流,引领了新时代的潮流。
从此,王菲结束了混乱的岁月,她的事业真的开始上升,迎来了她的黄金时代和整个流行音乐的顶峰。
本期结束。
原标题:“王菲(二):在成为超级明星之前,说说那个混乱的岁月。”
阅读原文。
标题:热门:聊聊王菲(二):成为巨星前,那段迷惘的岁月
地址:http://www.3mta.com/xlxw/20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