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23字,读完约5分钟

在我们这个时代,传统文化的命运经历了一个根本性的转折,走向了一条历史性的复兴之路。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基石,也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汉字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对汉字文化的知识需求越来越迫切,各种流行读物纷纷问世,大型的汉字节目在电视上出现……在整个社会的喧嚣中,汉字应该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公众面前?这个问题需要汉字研究者冷静地回答。

汉字,它们以什么方式走向公众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撰写的《汉字与中国文化十讲》(以下简称《十讲》)为这一重要的文化命题提供了一个厚重而又现代的答案。“十讲”源于王宁先生在国家图书馆对公众的公开演讲。在讲座中,我们可以看到汉字教育者的本质气质——文化底蕴、理论意识和现代情怀。

汉字,它们以什么方式走向公众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它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整个命运,记录着中华文明的兴衰。要解释汉字,我们必须展示汉字文化的历史深度。在《十讲》中,王宁先生梳理了汉字的起源和历史,用清晰生动的笔触展示了汉字文化的壮丽历史画卷。汉字的本质是表意文字。在传统的“小学”,文本训诂研究一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王宁先生训诂知识渊博,《十讲》中汉字文化的呈现也显示出鲜明的语言意识。例如,对汉语音标的解释是与汉语词源的考察相结合的——“妻子”等同于“悲伤”和“春兰”。在汉字的启迪下,亲密的妻子,忧郁的“悲与悲”,茂密的春草的“茂盛的草”都表现出“紧”,汉字、语言和文学紧密结合,呈现出丰富的学术内涵。“丛(丛)”和“洋葱(洋葱)”也是同源的。聪明开放的头脑与大葱形成通感,在古代汉字中,它显示了生活的美好和乐趣。在汉字与汉语的相互印证中,汉字的文化魅力得到了充分展示。

汉字,它们以什么方式走向公众

汉字文化是科学的,不能随意想象和解释,也不能归结为“看图猜字”的臆测,而必须建立在深入的学术理论基础上。自许慎《说文解字》以来,汉字研究在不断探索词源和理据的基础上,建立了客观准确的理论基础。王宁先生是我国杰出的汉字学者,他创立了汉字构形学和汉字书写学。如何用科学的汉字体系全面分析汉字体系和历史,指导汉字教学和应用,是她孜孜不倦的学术追求。这一追求在《十讲》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虽然这本小书是一本通俗的作品,但它有着鲜明的理论意识和方法意识——汉字的普及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用理论来阐明规律,用方法来激励人。在《十讲》中,王宁先生从三个角度展示了他对汉字普及的理论思考:如何科学地分析汉字?如何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则,从而把每个字写好?如何准确、有效且不失趣味地教授汉字?这三个问题很难回答,但却是不可避免的。十讲以简单的理论、丰富准确的实例、清晰可行的操作方法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

汉字,它们以什么方式走向公众

汉字文化属于历史,指向未来。当然,汉字的普及应该追根溯源,从历史中检讨,但盲目的复古带来了根本性的偏见——在一些人看来,汉字的历史似乎是一个不断“退化”的过程,从古代汉字到现代汉字,从传统到简化,这意味着汉字文化的不断流失;汉字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带领学生回到古代。简化汉字的历史价值是什么?信息时代汉字将走向何方?汉字在当代社会面临危机吗?这些问题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似乎很奇怪。作为最重要的汉字规范专家之一,王宁先生的《十讲》体现了深厚的现代情怀:“汉字被朝廷和皇朝社会的少数文人占据了几千年,其中隐含着两个不适应新时代的因素,即垄断和复古。”汉字通俗化的现代情怀是对垄断和复古的批判和反思——如何理解汉字的简化?汉字简化的背后是几代人追求文化大众化的崇高努力,这是新中国文化素养的一大成就。只有在文化普及和社会平等的伟大进程中,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简化字的历史价值,而不是被“爱是无意的”这种肤浅的嘲笑所迷惑。如何理解汉字的现代命运。汉字经历了铅和火的时代,迎来了光和电的时代。在通过了汉字的标准和规范,进入国际编码之后,它经受住了时代的严峻考验,为中国未来的文化交流奠定了语言信息化的基础。汉字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不是专家垄断的考古材料,而是走向大众和时代,显示出旺盛的文化生命力。王宁先生在《十讲》中大胆地说:“进入计算机时代后,不仅废除汉字的争论结束了,还依靠数字化,为了文化发展和大众应用的最高利益,我们制定了非常科学统一的规范和标准,更好地研究了它的历史,使它与过去和现在沟通,没有危机。”这种自信的背后,体现了汉字研究者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情怀,也体现了几代学者十年来的孜孜追求。

汉字,它们以什么方式走向公众

在文化的深度上认识汉字,在理论的深度上解读汉字,在现代责任中发展汉字。在《十讲》中,汉字的历史与现实、传统与未来紧密相连,反映了汉字普及的学术背景、科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该书成为引领读者走进汉字世界的经典之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师古而不复古,守古而不保守”的开放格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也具有重要意义。(孟浩)

汉字,它们以什么方式走向公众

编辑:张洋

标题:汉字,它们以什么方式走向公众

地址:http://www.3mta.com/xlxw/3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