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81字,读完约9分钟
汉能薄膜发电(简称“汉能”)在去年5月20日经历了股价暴跌,但并没有解决成为done/きだよ 0的问题。
最近,有外国传媒报道,汉能自停牌以来,已行使《证券及期货条例》第329条赋予的权力,调查股份及追查股份实际持有人的身份。根据该条例,上市公司可向知道或有合理理由持有其股份、淡仓或相关权益衍生工具的人士发出通知,并进行调查,追查时间可长达3年。
据了解,汉能已进行了9次股票调查,但汉能对调查结果并不满意,因为汉能未能通过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新加坡银行(bank j . safra saras in Singapore Branch)、麦迪逊太平洋信托(madison pacific trust)等机构了解实际持有人的真实身份。
汉能的股价从2014年11月的约1.7港元逐渐上涨至次年5月的逾7港元。外界无法理解这种增长。汉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认为,沪港通的开通是有益的,内地机构和中小投资者推动的交易量有所增加。不过,分析师认为,汉能的大部分股票增值是通过李主动收购实现的。李不断买入股票,使他的账面财富达到1655亿元,一度超过马云和王健林,成为内地新的“首富”。
随着股价暴跌,的个人财富缩水,他告别了“首富”。同样遭受损失的投资者希望澄清暴跌的原因、公司的应对措施和发展计划。因此,《投资者》的记者打电话给汉能控股,希望得到公司的答复。遗憾的是,截至发稿时,尚未收到任何答复。
到目前为止,股票价格已经跌到了极限
持有汉能股份的投资者比a股投资者更早、更彻底地感受到了“股灾”。
那是2015年5月20日。汉能股东大会开幕15分钟后,汉能股价突然跌落悬崖。仅在半小时内,沪港通从7.35港元跌至3.91港元,跌幅达47%,创下当时沪港通单日最大跌幅。交易开始一个多小时后,汉能暂停交易,市值蒸发了1442亿港元。
罕见的暴跌引发了市场上的各种猜测,而真正的原因目前还不清楚。据李河君称,这是国际组织/恶意的organizations/きだ所为。经济学家。有传言说监管当局应该进行调查;另一方面,投资者担心汉能会重复英利的巨额债务问题,英利属于光伏行业,因此用脚投票,导致市场恐慌和大量抛售。
一些投资者甚至认为,李河君制造空股票是为了套利,但李河君在去年9月29日汉能21周年纪念日发表的演讲《汉能:变革与重生》中坚决否认了这一点。他问:“我为什么要让空成为汉能?对我个人来说,做空汉能有什么好处?”此外,他表示,无论汉能的股价上涨还是下跌,控股集团作为主要股东,都没有兑现一分钱,高管们也没有减持一分钱。
在5月20日股市崩盘后的第八天,香港证监会发表声明称,已调查汉能薄膜的事件,但拒绝就调查的性质置评。暂停交易后不久,汉能申请恢复交易,但从未获得批准。李没有想到的是,7月15日,证监会下令联交所暂停汉能薄膜发电的交易。
截至目前,汉能的股票已停牌9个月,香港证监会也没有披露任何有关其调查的公开信息。汉能行使《证券及期货条例》第329条赋予的权力进行股份调查,被解释为“自助”。然而,汉能进行了九次调查,但没有找到“做空".”的罪魁祸首
深陷公众舆论的漩涡之中
事实上,在崩溃之前,汉能仍是光伏行业的“明星企业”。自2009年进入薄膜发电行业以来,汉能通过资本运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2012年到2014年,李完成了四次国际并购,用了六年时间将汉能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
围绕汉能的问题越来越多,原因是股价暴跌、长期停牌以及投资者缺乏令人信服的理由。
一些投资者认为,汉能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已经完成了与母公司汉能控股的大部分业务,通过大量关联交易来粉饰业绩、提高股价是可能的。
对此,李承认汉能有关联交易,并表示“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作为汉能薄膜的大股东,汉能控股集团只是按照原有的商业模式扩大了业务规模。此外,关联交易是“合法、合规、公开和透明的”。
李还表示,2014年,汉能的非关联交易收入超过其收入的38%,公司也致力于提高其可持续盈利能力。为了“证明清白”,汉能终止了与其母公司的两笔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终止后,汉能资本面临紧张局面。HKEx披露,李和君于2015年12月21日以每股0.18元人民币的价格减持了公司25亿多股股份。李的一举一动都自然而然地触动了市场的敏感神经,外界对他的解读是,他减持股份的价格是市场价的二十分之一,并“廉价出售股份”。
对此,汉能宣布,这是与相关金融机构合作过程中的一项债务融资安排,而不是一种售股行为。此次减持股份不多,不足2.5%,李持股比例由77.24%降至74.75%。
公众舆论也质疑汉能的商业能力。据此前媒体报道,汉能自2009年以来已在河源、双流、禹城、海口、南京和海东等地建设了9个光伏基地,计划投资近2000亿元。然而,在现实中,上述重大项目进展缓慢,甚至出现严重停滞。
相比空机构在资本市场上对汉能的失败,公司自身业务发展的真实情况更能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力。然而,汉能未能对此事做出积极回应。
汉能危机升级
这已经不是李职业生涯中第一次上演大起大落了。48岁的李称自己并不“满足于享乐”,他后来的职业生涯也证明了这一点。大学毕业后,他借了5万元,通过贸易和房地产管理赚了第一桶金。1995年,他转向工业,他的选择是水电站。
让李脱颖而出的是他以12亿元人民币收购青海妮娜水电站,这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收购国有能源资产。使他出名的是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告上了法庭,并最终赢得了金水电站的建设项目。
然而,在金安桥上遇到的困难不亚于目前的汉能危机。水电站开工后,每天都要投入几千万美元,李和到处借钱。就连前几年建成的高质量、效益好的电站都被一个接一个地卖掉了,其中包括被迫放弃的青海尼娜水电站。
在他的坚持下,最终项目竣工,累计投资近200亿元,金水电站价值600亿元,免除负债100亿元,净资产高达500亿元。
如今,金的每年仍能向汉能控股贡献数十亿元的现金流,这也是汉能仍处于困境且未被击败的原因。
然而,这场危机比金安桥的“缺钱”问题要复杂得多。汉能的危机升级了,因为外国在做空机构躲在幕后,投资者的信心正在逐渐消失。宋清辉指出,李和君在场外以非常低的价格减持股份,这向外界传达了汉能的现金流状况非常紧张。如果汉能在2016年找不到融资的出路,在不断有profit/きだよ 0的消息传来的背景下,它的未来将是不确定的。
汉能自愿终止与其母公司的关联交易,这也对其业绩产生了负面影响。去年上半年,汉能亏损5,932万港元,这是汉能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
受“Li/きだよ 0”消息的影响,宜家决定终止去年11月3日与其签署的英国住宅太阳能合同。12月初,汉能薄膜发电连续发布两项公告,表明此前内蒙古满时投资与宝塔石化认购汉能股份的协议无效。更糟糕的是,汉能还因包括公司秘书、执行董事和首席财务官在内的数名高管辞职而遭遇人事波动。
在汉能成立21周年之际,李对“内部管理跟不上快节奏、快扩张”等5个问题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向移动能源战略转型、经营战略重点调整、股权开放、引进战略投资者等一系列调整和变化。
汉能这次能否走出困境,取决于能否在资本市场上给投资者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以及能否保持专业技术优势,顺利实现战略转型。让我们拭目以待。
光伏企业应严格防止重蹈覆辙
在李社会地位沉浮的背后,公众舆论也关注着光伏这个人们又爱又恨的行业。
光伏产业被认为是未来的产业,在光伏产业中发家致富的人依赖光伏产业并不少见。无锡尚德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尚德”)创始人石,以及同样笼罩在“首富”光环下的江西赛维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彭晓峰,都走上神坛,迅速倒下。
2012年第一季度,包括江西赛威、尚德电力和英利在内的10家海外上市光伏企业均出现亏损,亏损总额达6.12亿美元。
目前,已经告别光伏产业,重新开始创业,而彭晓峰已经从身价400亿元的公司走向破产。另一家光伏巨头英利绿色能源也深陷债务泥潭,正在重组其资产和债务。
在过去的几年里,几乎光伏行业的每一个企业都经历了一个快速致富的过山车,先是以巨人的身份登上榜首,然后不断地质疑和问题,最后变得资不抵债,要么申请破产,要么无法恢复。
分析人士指出,光伏产业之所以高速发展,是因为它正面临一场“垮掉的浪潮”,这不仅是因为门槛低、利润高,还与政府缺乏合理引导和过度支持有关。
经过市场调整,光伏产业已经从产能过剩的行业中走了出来。在已发布2015年第三季度报告的30家太阳能上市公司中,24家公司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6家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100%,行业处于复苏阶段。
对于有这么多共性的行业来说,汉能的危机可能会发生在目前任何一家在海外上市的光伏公司身上,这值得业内人士认真考虑。
标题:争议李河君:汉能如何破解做空谜局?
地址:http://www.3mta.com/xlxw/3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