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18字,读完约6分钟

编者附录:本书是国学大师罗振玉的传记 全书细腻的笔调,深刻地再现了罗振玉的一生 罗振玉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高峰,是金石学、甲骨学、敦煌学、农学、校勘学等行业卓尔的大家,本书全面展示了罗氏学术的迅速发展历程和成果,着力极为深刻,也是本书的精华。 罗振玉出生在江苏淮安 他是来自历史悠久、名人辈出的淮安古城的大学者,是享誉世界的近代中国文化名人 所以,罗氏想知道几个人,必须先简略淮安城 2001年2月,江苏省淮阴市改名为淮安市,所属淮安市更名为滁州区 为了便于说明,这里依然沿用淮安市原来的名字,特别证明 罗振玉晚年说,他出生在淮安南门的更楼东 罗振玉:《集蓼编》,《罗振玉学术论著集》第11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 以下引用的《集蓼编》全部来源于此,不再明确记载 这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记忆 淮安位于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和滚东流淮河交汇的地方,自古以来就被称为“淮水东南第一州”(白居易“赠滁州郭使节”) 雄性与淮安城对峙,方圆十一里,城高三十尺,东西南北各有门,门各有楼,所谓“新旧城楼环绕挟城”(潘德舆《淮阴竹枝语》),是构筑城门的壮观,包括当时南门的进一步楼。 但是,世变沧桑认为,原来的城垣已经被破坏,现存的更楼是旧城改造中重点保护修理的镇淮楼,标志着旧貌新貌的城市变迁,进一步证明新中国建立后根治淮水是患者的壮举 罗振玉出生在这里,在这里长大,真的推窗户墙,首先可以看到更多的楼层。 直到三十岁站立之年,他在淮安市度过了一生五分之二的岁月,同时他年轻时在淮安编的文集取名为《面城精舍杂文》 《面城精舍杂文》甲篇是光绪辛卯( 1891年),乙篇是乙未( 1895年) 很明显,“坐在面壁上,终日默默无闻”的始祖达摩的“怠工”修炼精神,参见《五灯会元》卷一《东土祖师始祖菩提达摩大师》。 他年轻时住在淮城更楼东的内壁破壁,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地表现了外物不动的苦学状况的味道 但是,罗振玉根据生前刊登的著,咸署的《上虞罗振玉》同时寻根追宗,自撰家谱,说“吾宗自南宋时就有元(善),从慈溪迁居上虞三都永丰乡,是上虞的开始”。 “罗振玉:《上虞罗氏枝分谱》,《罗振玉学术论著集》第11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 按,以下引用这本书各集,不另加修订 他号为“永丰乡人”,淮安为“侨居”或“寄居”之地 1980年,他的长孙罗继祖写的罗氏年谱在江苏省出版,书名为《永丰乡人行年谱(罗振玉年谱)》。 罗继祖《永丰乡人行年录(罗振玉年谱)》,署“甘孺述”,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这是迄今为止的二三十年罗氏的名字在出版物中“寥寥无几的晨星,进而消失了”,王同策:《罗振玉学术论著集后记》。 成为学术禁区的真正突破,罗氏去世40年后,也是他事实上的故乡江苏淮安的开始。 从此,新编淮安史志上有罗先生生平所着的正面介绍 那么,罗振玉迁到淮安四世,他的祖先什么时候从浙江上虞迁到江苏淮安,为什么迁到淮安? 根据他的家谱,淮河始于上虞罗氏第19世,始于嘉庆、道光年间幕游江淮的曾祖父罗敦贤(字希斋)。 幕游是指创建“绍兴师爷”(上虞属绍兴府) 当时京杭大运河最高管理机构总督水运部院所在地淮安城,是水运指挥、河道管理、水粮驾驶及淮北食盐集散的中心,确实冠盖喧嚣,简直是省会 这个“历佐盐河”的希斋公,是个带有传说色彩的人物 利用盐运、河督雅门作为师爷积累的人脉资源和淮安特有的商贸经济环境,他老了以后生意致富,赚大钱,在淮安府所属的清河(淮阴县)购房,世代务农的上虞罗氏的家族似乎振兴了。 后来,祖父罗鹤翔(字翼云)做了几个奉行,非常有政治声音,不幸在咸丰三年( 1853年)是四十三岁的壮年,在江苏高邮州的知州生病,家道改变,遭遇淮北扭转军进攻清河战乱,祖母方孤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废除淮安府,把山阳县改为淮安县 然后用翼云公留下的官薪购买了田产,最后在淮安城置宅定居 所以,不能孤立地看待罗振玉及其家族的变迁 纵观历史,淮安名人的旧居中,除了在“射阳籍”书房创作《西游记》的吴承恩旧居外,给古老淮安城带来光荣的还有位于骏马巷的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旧居 周恩来籍绍兴,他在这里度过了出生长达12年的少年时代 金冲和主编:《周恩来传》(一),第2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也有因《老残游记》、《铁云藏龟》而闻名的刘鸿的故居 他和罗振玉的好朋友是亲戚,原籍江苏丹徒,在当时被称为“暴动”的太平天国革命中举家北迁,选择了“南北交通要塞淮安定居”。 光绪3年( 1877年)“老残父补中国服朝珠家”购买了挂着“太史第”横额的故居,当时刘41岁 见刘魁荪《铁云先生年谱长篇》,第11页,齐鲁书社1982年版 推,为刘父子恕、李鸿章同年进士,以四品道员工作,补充布政使的标题。 与罗振玉淮安旧居相比,罗振玉虽然没有加入淮安籍,但在淮安市内历经30寒暑,度过了最宝贵的青少年时代,奠定了一生的学问基础 溥仪《我的前半生》说他出身于“旧式书商家庭”,是关于罗氏家世不知的向墙的故事。 罗继祖:《永丰乡人行年录(罗振玉年谱)》,第1页,江苏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他也被称为“一口绍兴官话”,纯粹是来自罗氏原籍上虞的想法 事实上,青年移居淮安的刘鸿在《老残游记》中有着淮安方言特色的辞例。 见《淮安市志》,879—880页,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少喝淮河水,在淮安语境下成长的罗振玉,鬓发变白,乡音不变,素操《淮安官话》有道理。 见陈邦直《罗振玉传》附《年谱校后志感》,《罗振玉传记集》,香港大东图书企业1978年版。 笔者在20世纪80年代曾与寓居南京的罗氏侄女罗守巽时交往过 老年人到了80岁(淮安时尚不到10岁),还可以用淮安的话佐证。 原籍上虞,自称永丰乡人。 淮城出生,淮安乡音 这就是罗振玉 现在属于淮安市淮安区更楼东街罗家巷的罗振玉旧居是清同治二年( 1863年)购买的,2003年从淮安市确认,已经140年了。 那家原宅老屋早就改建了,但在故土上立着卡片杂志。 这是建立了巨大学术业绩的前辈对乡贤的巨大尊敬和深刻纪念,应该足以安慰罗氏,培养他的前人。 (未完续)《国学与王朝:罗振玉大传》作者:陈鸿祥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年:-7 。

标题:热门:罗振玉及其家族的变迁

地址:http://www.3mta.com/xlxw/19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