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13字,读完约3分钟
[两会改革先锋]
忙碌是他的正常状态,他的时间表通常以分钟为单位。谈到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总是解释得很详细。
对中国的发展前景始终保持乐观,对中国的经济始终充满信心,这是外界对林毅夫的清晰印象,也是他在今年两会上表达的核心主张。与“乐观主义者”相比,林毅夫更倾向于将自己定义为“客观主义者”——“我不回避问题,也不回避我们国家的发展潜力”。
面对记者,林毅夫首先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认为,中国今天的发展面临三大挑战:“第一,中国已经从低收入国家转变为中高收入国家,发展条件已经改变,改革需要全面深化。;第二,大国复兴面临国际阻力,西方将不可避免地制造各种障碍;第三,全球经济尚未摆脱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发达国家复苏乏力,反全球化趋势正在抬头。”
"重要的是改革的决心和发展的信心."林毅夫认为,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经验和成就是我们“不要混淆我们的思想和改变我们的愿望”的基础。
“自2008年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仍处于战略机遇期,增长潜力巨大,增长面广空”他预测“今年的情况会更好”。原因在于,通过近年来积极实施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国已经取得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阶段性成果。未来,随着“降本补虚”两项任务的逐步实施,企业将从中受益,行业将向中高端发展,这将大大增强发展势头,促进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这样的中国仍将为世界创造分享和共赢的机会,并将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另一种思维方式”。
“中国最大的贡献是什么?也就是说,我们不应该以发达国家为模板,坚持探索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情。只要想法正确,每个国家都可以积累小胜利,赢得大胜利,并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中国奇迹”已经被历史所证实,他期待着看到这样的奇迹继续下去并被重复。在他看来,以理论创新的勇气推动实践的发展是最重要的学者责任。
1994年,不久前在北京大学任教的林毅夫和他的同事们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同年,他写了《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和经济改革》,该书以多种语言出版,并影响了全世界。如今,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已经发展成为国家高端智库和重要的教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近年来成立的新界沟研究所和南南合作与发展研究所在中国与世界的学术交流中也发挥了突出作用。他的研究总是以同样的频率与民族运动和民生产生共鸣。
2018年底,林毅夫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他最引以为豪的是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探索和推广。他主张今天的学者应该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中前进一步,即“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知行合一”,使理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发挥应有的价值。
教师应该教书育人。林毅夫在忙碌的时候再也没有离开过讲台。他办公室门边最引人注目的照片是一群毕业生围着他,扔掉他们的博士帽庆祝的场景。多年来,他给学生的信息一直像他在2008年成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和高级副行长时的告别演说一样有意义:“只要国家还没有复兴,我们的责任就不会完成;只要世界上还有穷人,我们就处于贫困之中。”(王思敏、张胜、李姣)
责任:张洋
标题:林毅夫:重要的是改革的决心和发展的信心
地址:http://www.3mta.com/xlxw/2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