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33字,读完约4分钟
布达拉宫建于公元7世纪,因其独特的建筑和众多的文物而被誉为“西藏历史、文化和艺术的宝库”。
2019年初,中国计划投入3亿元专项资金,实施为期10年的布达拉宫古籍文献保护与利用项目。随着北京和西藏专家的到来,该项目已进入筹备阶段。
等待“觉醒”的文学史宝库
记者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登上布达拉宫德阳下三的阶梯,来到一个约160平方米的古籍图书馆。这是布达拉宫古籍保护利用工程早期的第一个古籍普查登记办公室。五张桌子,一台电脑,一个电子秤,两个发光二极管填充灯...这里的设施很简单,但工作意义深远。
“我们将识别所有古籍,并对近20项藏汉双语信息进行数字注册。这将填补布达拉宫现有文献数据库中多方面的信息空白。”该项目邀请的古籍专家白章说。
布达拉宫是西藏文学和历史的真正宝库。据了解,目前布达拉宫收藏有近4万封珍贵的汉藏、满、蒙、梵古籍,其中包括近3万页的《叶蓓经》珍品和460多封书信。
这些古籍的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经典、法律法规、藏经讨论;本生佛传;各种语言的医学、历史和戏剧;各种地方志、目录等。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古籍保护和利用力度的加大,布达拉宫古籍整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由于宫内收藏的古籍数量庞大,由于沿袭传统而分散在灵塔堂和古籍数据库中,到目前为止,布达拉宫管理处只完成了全部文献登记的60%左右。
布达拉宫有多少古书?这些文件具体记录了什么?所有这些问题都有望在这个项目中得到解答。
据了解,弄清宫廷藏书的家庭背景,了解其数量、等级和内容,对今后古籍的保护和利用将起到重要的信息支持作用。这是管理处在项目开始前进行文献调查的初衷。
和时间赛跑
走进布达拉宫西大厅,高挂在大厅中央的乾隆皇帝御题“莲花第一”的金匾映入眼帘。沿着正殿的东墙,有一组壁画记录了五世达赖喇嘛到北京看望顺治皇帝。记者去了南边的Chiming大厅。在这里,记者被“书墙”所吸引,古书和文献被密集地放置在大厅的整个侧面。
“这面墙的书架大约有7米高,43米宽。它包含了1405本古籍,包括17世纪用金和银汁写成的《甘珠尔》管理处文化保护处处长卞巴洛桑说,像这样珍贵的古籍还有很多。
"古籍保护是与时俱进的竞争."卞伯桑说,布达拉宫本身是一个古老的建筑综合体,包括古籍和文献在内的文物是宫殿展示的一部分。数百年来,它们几乎保存完好。
他说,近年来,布达拉宫消防设施全面升级,古籍文献安全得到进一步加强。然而,灰尘、老鼠和文件的自然老化仍然是管理处面临的难题。
"请把古代文献一个一个地列出来登记,但是我们以后应该怎样保存它们呢?"卞巴·洛桑说,这个项目是一生中难得的机会,希望这些珍贵的古籍能够得到更科学的保护和利用。
据悉,未来10年,该项目计划探索古籍的保护、修复、研究、展示和管理,努力将现代科学技术与古籍保护方法相结合,探索一套符合布达拉宫实际情况的古籍保护和利用模式。
走出“深闺”被人知晓
在布达拉宫的古代文献中,古印度和其他地方的《巴约经》尤为珍贵,其中最早的宝藏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一些专家估计,世界上现存的巴约经总数只有一千字,其中布达拉宫位列第一。
据报道,布达拉宫的许多《巴约经》是重要的梵文原著,已经失传很久,具有很高的文物和文献价值。2009年,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宝,布达拉宫为《巴约经》设立了专门的仓库。
"打开Bayeux仓库的门需要三名以上的工作人员在场。"管理部副主任珏丹表示,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们还为巴约安装了监控设备。
目前,这些“写在叶子上的文明”鲜为人知,游客很难看到布达拉宫《贝叶经》的真实内容。
《巴约经》只是布达拉宫数万本古籍保护和利用的一个缩影。尽管管理办公室文物研究室编纂出版了一系列布达拉宫文献,但仍有许多古籍被搁置了数百年,从未公开过。
为了让更多珍贵古籍“活”起来,据报道,该项目将利用高科技手段,结合古籍保护原则,对珍贵古籍进行数字化归档和展示,让它们走出“闺房”,走近读者,从而解决古籍“收藏”与“使用”的矛盾。
同时,项目将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参与数字化基础上的研究工作,确保古籍的原创性和再生性,让更多具有相同历史文化的珍贵古籍得以再生,让更多人领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和魅力。(春拉)
编辑:张洋
标题:“唤醒”布达拉宫,让古籍“活”起来
地址:http://www.3mta.com/xlxw/2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