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58字,读完约5分钟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贫困地区最艰巨、最艰巨的任务。由于历史、经济、区位、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起点低、债务多、基础薄弱、保障薄弱,服务水平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
为此,2018年全国公共文化巡回展的最后一场讲座将围绕“深度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一主题,邀请专家到四川省成都市就“贫困地区文化精准扶贫对策与建议”等主题进行解读和宣讲。来自四川乐山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45个贫困县的80多名文化干部参加了培训。本次培训由文化旅游部公共服务部、四川省文化旅游厅主办,中央文化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和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承办。
七月的雪和八月的冰
四川大部分极度贫困地区位于高山地带,其中相当一部分被视为生命禁区。
“因为这个地区很远,在这些地区建设文化设施的成本非常高。近年来,在中央政府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除部分地区外,全国各地的两个博物馆建设基本完成。但不幸的是,尽管一些文化建筑已经建成,但它们经常被占用。”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化体育局扶贫办公室主任张勇说。
虽然“七月雪,八月冰”,雪灾等自然灾害在农牧区频频发生,但这里的工作人员仍然坚持为各族人民提供服务。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县图书馆副馆长仁庆拉楚说:“目前,木里县已在113个行政村建立了图书馆,但村民读书仍然很不方便。最远的村民小组在村里骑摩托车需要二三十分钟。”每逢泥石流频繁发生的季节,一些图书馆就会遭到破坏,它们会在第一时间到达,及时清理和补充新书。“现在县乡之间有一条硬化的道路,这对我们的工作很方便。过去,当道路无法通行时,从县城到村庄要花一天时间。”任青拉开始时说道。
创新工作思路,花点钱做大事
设施差,活动经费不足,准备工作仍在文件上...当记者与学生交流时,许多人在面对极度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困境时束手无策。面对这些问题,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顾问冯守仁和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金武刚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专家表示,多年来,为了支持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国家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例如,2015年底,中宣部等部委联合实施了贫困地区100个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各级投资近30亿元...但是,贫困地区的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公共服务行政职能分散、项目设置重叠仍然严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机制有待完善,社会力量参与的动力不足,渠道不畅。应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即使贫困地区脱下贫困的帽子,他们的不发达状况仍将长期存在。贫困地区公共文化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研究解决。
深度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缺陷之一是基础设施负债较多,系统化程度不高。对此,冯守仁认为,要解决这一难题,必须创新工作思路。例如,北京市房山区实施山地教育搬迁工程后,当地文化教育部门整合资源,利用退役校舍建立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湖北省黄石市将农村家庭祠堂改造为农村文化大礼堂,逐步发展成为群众高度满意的基层综合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整合资源有利于缓解文化设施不足的问题。关键是为我使用它。”冯守仁说道。
“从满足人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到满足人民对更美好生活的新期望,仅仅依靠政府力量是不够的。我们必须积极动员、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金武刚说,社会力量的引入不仅可以丰富公共文化的供给,还可以达到用小钱办大事的目的。例如,上海嘉定区推出的“人民书店”服务品牌没有投入太多资金,但通过引入热心公益服务的社会力量——家庭和个人,解决了远离城市的人群问题,逐渐发展成为农村文化服务的新亮点。
因地制宜,一村一策
专家表示,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人民的文化需求没有本质区别,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也应注重覆盖面和适用性。
但是,“因为贫困地区的情况比较复杂,我们不仅要提供准确的服务,还要努力做到一村一乡一县一策。”金武刚说:“我们应该经常思考我们是否能提供群众需要的服务,我们提供的服务是否是群众需要的。在四川的贫困地区,生活着许多藏族和彝族同胞。我们是否能提供更多的文化资源来使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应该是我们的考虑。”
实现服务效率的跨越式提高是促进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跨越式发展的核心任务。除了积极推进贫困地区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的总分馆制,大力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也是贫困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时代选择。根据相关要求,到2020年,县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基本具备提供数字资源和远程服务的能力。相关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县级文化馆网站的开放率相对较低,能够开通微信公众账户的人更少。“移动终端无法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因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已经改变。”金武刚说道。(李静)
编者:纪爱玲
标题:全国公共文化之旅聚焦贫困地区的发展
地址:http://www.3mta.com/xlxw/3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