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99字,读完约7分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中华民族历来尊重和热爱自然,延续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丰富的生态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基于生态价值观的生态文化体系”。作为建设生态文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化体系与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制、生态文明体系和生态安全体系一道,已成为实现本世纪中叶建设美好中国目标的重要保证。

用文化的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文化不可或缺

生态繁荣导致文明繁荣,而生态衰落导致文明衰落。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价值判断、行为模式、人类社会的环境友好关系、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目标。生态文明是一个系统,包括从概念到社会、制度和物质建设的不同层次。然而,作为文明的一种形式,生态文明更能体现其文化内涵。与生态文明相关的制度建设、科技进步、行动和物质建设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生态文化理念的实现。因此,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支撑。

用文化的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来自不同地区、民族和国家的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宗教观念、社会习俗、政治关系、生产和生活方式来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管理自然资源,从而形成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生态文化,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基础。由于不同地区的生态文化存在差异,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范畴中也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差异。因此,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价值,以及与生态环境相关的文化因素,如行为模式、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将直接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如果这些要素不存在,或者它们的性质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相违背,就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

用文化的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人类文明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文化形式,文化是不可或缺的。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文化作为其灵魂,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科技、制度、金融和工程建设的支持,还需要文化的支持。

用文化的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文化自信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支撑,那么我们是否有相应的文化基础,能否建设一种适合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的文化?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用文化的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首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推进的重要内容,开展了一系列基础性、先导性和长期性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思路、新战略, 形成了习近平的生态文明思想,为推进美丽中国的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导和根本依据。 科学的生态价值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南。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人和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秘书长习近平指出:“风景、森林、湖泊和草地是生命的共同体。要统筹规划,统筹措施,多管齐下,全方位、全地区、全过程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这些科学判断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认识,是中国共产党生态价值观的体现。同时,这些论文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提出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认识,对我们认识自然、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价值观是人类文化的核心要素,因此这些科学判断自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被视为一种生命共同体,并指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生态价值观,它本身就是对人类的一种文化贡献,将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

用文化的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其次,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民族的长期历史发展也是一个与自然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精神体系、制度体系和自然环境利用与治理体系得以构建,这些体系也是一种文化体系。在中国大地上,人与自然生活相结合的观念,崇尚自然、敬畏自然的传统信仰,爱护自然环境、享受自然生活方式的行为模式,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中国各族人民仍然保留着丰富的生态文化,尤其是敬畏自然的观念依然坚定,文化习俗依然丰富多彩。因此,在这种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树立坚定的文化信心,同时,我们可以从丰富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获取建设生态文明的文化资源。

用文化的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体而言,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呈现出稳定、积极的趋势,但成效不稳定。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和承载的关键时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的关键时期,已进入具备条件和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时期。迄今为止,中国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们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可靠的制度保障和发达的科学技术来支持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文化建设。特别是,我们有强大的宣传和沟通体系,支持公众的生态文明知识教育,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素养,倡导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用文化的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助推力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动力主要体现在社会正确、科学的生态价值观、人民良好的生态环境素养、爱护环境的行为以及环境友好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上。为了建设高标准的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人与环境的关系成为友好的文化关系,我们应该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用文化的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首先,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全社会对建设美丽中国的共识和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牢固树立和践行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好中国,让人民共享青山绿水的自然、生活和生活之美,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要让每个公民都有建设美好家园的强烈愿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形成更广泛的共识,自觉主动地与党中央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保持高度一致,自觉践行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怀着建设美好家园的强烈愿望,人们将拥有建设生态文明的不竭动力。

用文化的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二,要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体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有一个科学完整的价值体系支撑,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基于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生态文明建设价值体系,使人们具有强烈的尊重、尊重和关爱自然的意识;具有长期和短期利益,计算大账户和小账户,计算经常账户和未来账户,平衡价值判断和对人类需求和环境可持续性的考虑;具有以自然的方式保护自然、回归自然等先进理念。

用文化的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三,着力提高公民的环境素质。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和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待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改善。生态文明建设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是实践者和推动者。公民素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着力提高公民的环境素质。公民环境素质包括公众环境意识的提升、环境知识的增长、环境友好行为的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的形成、关心和保护环境的自觉参与以及参与能力的提升。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环境意识,促进形成适度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趋势。

用文化的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四是推进与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文化建设。要营造全社会追求生态文明价值的氛围,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让人们有机会、有地方享受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研究和知识传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闻舆论宣传,加大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群众文化建设,营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与此同时,结合传统文化,建立了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各种节日、仪式甚至祭祀活动,以建设具有时代感的生态文化。加快绿色社区和家庭、绿色政府等建设。,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郑晓云)

用文化的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编辑:陈亚男

标题:用文化的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地址:http://www.3mta.com/xlxw/3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