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55字,读完约3分钟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文物系统普遍存在“文物合理利用不足、传播传承不足、文物活用方式方法亟待创新”等问题,要求“加强文物价值的发掘、解读、传播和利用,使文物活用”。明确提出“将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常识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和干部教育体系,完善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的长效机制”。将博物馆与中小学教育更好地联系起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这对博物馆业务是一个很大的好处。
相应地,教育部最近公布了《2018年全国中小学生研究实践教育项目评估结果》,提出将377个单位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生研究实践教育基地”,并在2017年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204个单位命名为“全国中小学生研究实践教育基地”后,对其进行了进一步调整和补充。教育部要求将研究实习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研究实习时间应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灵活安排,一般安排在小学四至六年级、初中一至二年级和高中一至二年级。这些小观众的年龄组被特别定义在10到18岁之间。这意味着当地学校应该将参观博物馆纳入其教学计划,被列为“全国中小学学生研究和实践教育基地”的博物馆被正式提升为中小学学生的第二课堂。未能成为“全国中小学生研究和实践教育基地”的博物馆也应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调整和改进工作,争取更多的中小学生因地制宜地走进自己的大门。
有了“研究实践”的政策,这不会是一阵风,而是会成为常态。相关博物馆应做好充分准备,量身定制,并为少数观众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利用博物馆藏品为中小学生策划和组织展览活动,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发适合中小学生的文化创意纪念品和学习用品,博物馆工作者要充分调查研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海靠鱼,天空高”,抓住这一大好机遇,使博物馆事业再上新台阶。
博物馆应改变被动等待观众上门的工作方式,主动探索创新,建立有效的馆校互动机制和优势互补机制。不久前,天津博物馆和天津市教委联合举办了“解决天津历史地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大型教学研究活动。主要目的是利用博物馆文物和展览进行灵活多样的教学。来自天津30多所学校的近400名历史地理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这是博物馆与学校合作的新举措,不仅更好地利用了文物资源,而且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当然,不同地方的博物馆有不同的收藏,不同的特点,以及与学校对接的不同形式。他们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工作,尽一切可能使文物活起来,使博物馆成为中小学教学的第二课堂。(曹鹏)
编者:张嘉诚
标题:我希望博物馆将真正成为第二课堂
地址:http://www.3mta.com/xlxw/3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