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13字,读完约7分钟

6月5日11: 06,发射时间前一小时。在离火箭大约3公里的支援船的操作室里,天气状况令人印象深刻:雾,21摄氏度,风速每秒4米,云量100%,能见度4公里...

凌云天宇海上新“长征”

控制系统开始通电,遥测系统开始记录和发送数据...

“30分钟准备!”卫星系统、控制系统和遥测系统向总部报告人员疏散情况。

凌云天宇海上新“长征”

“50秒!”“40秒!”“30秒!”渡船上的每个人都盯着三公里外驳船搭建的下水平台。

凌云天宇海上新“长征”

" 3,2,1,点火!"

12: 06: 01。一声令下,烟雾升起,火箭尾部开始燃烧,红色的火焰反射出大海。在巨大的推力下,载有7颗卫星的长征11号WEY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龙11火箭”)从中国黄海起飞,巨大的轰鸣声响彻黄海。

凌云天宇海上新“长征”

"星星和箭头分开了,太阳能电池板展开了,一切都很顺利!"中国在浩瀚宇宙中的新“长征”始于首次在海上成功发射火箭。

凌云天宇海上新“长征”

1填补了中国火箭发射的空白

海上火箭发射,顾名思义,是通过在海上建立固定或移动的火箭发射平台,为海上运载火箭提供发射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高质量发展,人们对航天发射活动的需求日益增加,陆地人口密集,航天火箭发射着陆区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凌云天宇海上新“长征”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建立的内陆火箭发射场周围的火箭残骸区不再是绝对的无人地带。在设计火箭的飞行路线时,最好牺牲运载能力,尽量避开村庄和城镇;同时,在每次发射任务之前,着陆区的人员必须疏散到安全地带,这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增加了火箭发射的经济成本和工作难度。”长11号火箭总指挥李同育说,海面距离人口密集区很远。与传统的地面发射相比,海上导航可以灵活选择发射点和着陆区,可以有效解决火箭导航区和碎片着陆区的安全问题,也大大降低了地面发射人员的疏散成本。

凌云天宇海上新“长征”

据报道,海上发射也有利于运载火箭执行特殊的轨道发射任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海洋勘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倾角卫星可以高频重访某一区域,这有利于数据采集。

凌云天宇海上新“长征”

龙十一火箭副总指挥金鑫表示,海上平台的建设可以弥补中国低纬度地区火箭发射的运载能力。“例如,文昌是中国最南端的发射场,但它的纬度仍然超过10度。如果你想从赤道地区发射卫星,你必须消耗更多的燃料;海上发射有效解决了中国陆地发射场难以满足0-19度倾角卫星发射要求的问题,可以选择中国东、南海发射点,满足各种倾角卫星的发射要求,提高火箭运载能力。卫星的在轨寿命填补了中国火箭发射的空白。”比如金鑫说。

凌云天宇海上新“长征”

据统计,未来10年内,将有约1700次国内商业小卫星发射,约6200次国外商业小卫星发射。金鑫告诉记者,海上发射可以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的民用船舶、港口、测控和社会资源,实现空间技术和海洋工程的有效融合,形成更加经济高效的新型发射方式,推动中国航天产业走向海外。

凌云天宇海上新“长征”

2中国的海上发射火箭技术是完全独立的

过去,火箭是在陆地上发射的,但这次发射平台是从陆地转移到海上的。新的海洋环境给长11火箭带来了新的技术挑战。

凌云天宇海上新“长征”

中国是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海上发射技术的国家,中国海上发射所用的运载火箭和发射平台是自主开发的长11火箭副总设计师关宏仁告诉记者,这次任务的特点是“四个创新”,即新技术、新环境、新工艺和新模式。

凌云天宇海上新“长征”

海洋环境不同于陆地,所使用的火箭必须适应盐雾、高湿度和复杂电磁条件的海洋环境。关洪仁介绍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11火箭长近21米,重58吨。它能把500公斤的有效载荷送入50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是长征系列中唯一的固体火箭。“与液体燃料火箭相比,固体火箭从测试到发射只需要一天甚至更短的时间。它们具有整体存储、操作简单、发射成本低、发射周期短、发射方式新颖等特点。”管洪任说。

凌云天宇海上新“长征”

抵达港口后,嫦娥11号火箭在试验后仅两天就登船出海,到达指定海域后立即发射,可谓“利箭”。除了火箭自身的优势,新的和严格的程序是确保发射任务成功完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凌云天宇海上新“长征”

“这次海上射击,长征运载火箭是由装配厂通过铁路和公路直接运到港口的。这是第一次以箭头组合的形式交付。”关洪仁告诉记者,过去,长11火箭是分几部分运到陆基靶场,在陆基靶场进行组装和试验;但是,在发射海域的海阳港码头没有专门的火箭试验工厂,因此整个火箭对接、卫星对接和试验工作只能推进到总装厂,这带来了全新的工艺流程和运输方式。

凌云天宇海上新“长征”

“可以说,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这是对组织管理和质量控制的严峻挑战,要求我们的员工认真仔细地完成每一个过程。”李同育说道。

凌云天宇海上新“长征”

与陆地发射相比,海上发射平台由于海浪的影响存在波动问题。“我们采用了特殊的瞄准技术和动态条件下的发射技术来应对海水波动。此外,在陆基发射中,火箭的控制和监测信号可以通过有线通信系统传输,只能通过海上发射中的无线传输来实现。因此,无线测控技术在我国首次被采用管洪任介绍。

凌云天宇海上新“长征”

“过去,火箭的飞行安全控制需要地面人员的监控。这项任务是由火箭自己根据飞行条件实时判断和执行的。这也是中国首次对火箭进行独立的安全控制。”关洪仁表示,本次发射首次采用“航天+海洋工程”的技术集成,突破了海上发射的稳定性、无线通信的可靠性等关键技术,充分验证了海上发射的技术流程,构建了多方集成、资源共享的海上发射模式。

凌云天宇海上新“长征”

3造福世界,展现大国的胸怀

作为中国商业航天领域的探索者和领导者,常11火箭研制组率先开通了“太空班车”、“太空专车”、“太空乘坐”等多种卫星发射服务,深受客户好评。

凌云天宇海上新“长征”

针对商业航天市场的资源和多样化需求,长11火箭开发团队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模式。此次海上发射任务首次尝试了赞助商的称号,命名为“长征11号”运载火箭“CZ-11 WEY”,创造了一个更加开放的多元化商业航天投资体系和更加灵活的整合模式,并以市场规律配置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为商业航天创造了更大的市场机遇和经济价值李同育说道。

凌云天宇海上新“长征”

据悉,长11火箭队将在后续继续进行多次海上发射试验,充分验证各种轨道发射的适应性,进一步优化发射流程,有效形成能力。

凌云天宇海上新“长征”

“许多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位于赤道附近。将来,我们可以把火箭和发射平台开到相应的港口,为它们提供方便的卫星发射服务。”李同育说道。

凌云天宇海上新“长征”

此次“一箭七星”共搭载发射了7颗卫星,其中包括第五航天科工集团开发的吉峰一号甲/乙卫星和天一研究所开发的潇湘一号04星(楼星号)。其中,吉峰一号A/B卫星可用于监测台风等极端天气,准确测量海面风场,准确预报台风。

凌云天宇海上新“长征”

目前,现有的气象监测方法大多探测高层风,而其他微波探测方法很难获得任何气象条件下的海面风场。“峰峰一号卫星使用导航卫星中的L波段进行风场探测。该波段的信号具有良好的大气穿透特性,能够获得对台风全天预报极其重要的底层风场数据,从而准确预报台风等极端天气。”捕风卫星总设计师白介绍,未来将逐步建设捕风卫星星座,进一步提高海面风场的实时测量能力,完善中国气象领域的海洋/陆地遥感、大气探测和电离层监测系统,为沿线国家的气象保障和防灾减灾服务。(崔兴义)

凌云天宇海上新“长征”

责任:张洋

标题:凌云天宇海上新“长征”

地址:http://www.3mta.com/xlxw/3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