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324字,读完约11分钟
对于焦虑的资本来说,中国电影市场就像一块“唐僧肉”。资本家迫不及待地想尽最大努力,撕开血淋淋的嘴巴,投资进去,然后分享超额利润。如果现有的投资手段不能满足需求,金融创新将应运而生。
“ip man 3”事件后,娱乐资本走访了电影行业监管机构、行业高层和一线交易员,深入探讨了电影金融创新的“红与黑”。在此基础上,编写了题为“电影金融创新的案例与边界”的白皮书。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在微信上发布部分白皮书。我们发现各种金融创新方法已经逐渐渗透到电影行业的肌理中:
1.互联网通过“补票”快速切入电影产业链,通过“保底发行”快速切入金融资本,重构产业格局;
2.一系列资本杠杆的要求和游戏规则的设定曾经重新分配了这个行业的利益;
3.当电影市场通过“跨市场运作”与p2p市场和证券市场联系在一起时,电影已经成为能够引发数十倍甚至数百倍资金的金融产品...
今天,我们发布白皮书的第一部分:“电影+保证发布:美人鱼和ip man 3之间的巨大差异背后,保证发布是错误的吗?”作者:高庆秀,编辑:郑,绘图:吴亚伦。本文的第一张图片是由中国视觉授权的,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观点1:保证发行带来投资者和发行者之间的“权力倒置”。电影投资的风险转移到发行环节,这也大大缩短了投资者的回报周期。在美人鱼的案例中,也有一种全新的播放方式,即多个资本方组成一个基金进入,然后聘请发行公司发行电影。这部电影的发行分成了两部分。
观点2:正是整个电影市场核心资源的变化催生了新的保证游戏性。当导演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市场价值时,他们会越来越多地脱离大公司,建立自己的工作室或公司。他们擅长创造,但不知道营销和分销。因此,他们更愿意通过保证底部来降低自己的风险。这为空提供了非工业资本参与担保的空间。
观点三:保证发行作为一种全新的发行方式,越来越受到电影行业的青睐。《美人鱼》、《叶问3》、《西游记》、《没有未来》、《心花路》、《太平轮》、《栀子花》、《师傅》、《火锅英雄》、《我不是潘金莲》等尚未上映的影片均采用保底发行方式。
观点4:IP man 3的保底发行只是史健翔的“电影金融骗局”之一,旨在提高业界的票房预期,并从二级市场筹集资金。ip man 3的保证分发是一个充满“邪恶”的极端例子。
观点5:“资本杠杆”出现在个别担保发行案例中,这使得担保发行人有更多的“变小为大”的可能性。
《美人鱼》的票房保证在16亿到18亿之间,这是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曾经引发了一个类似海啸的问题。然而,这部电影最终以33亿的票房赢得了中国票房冠军。随后的《叶问3》似乎也有类似的交易结构,但“黑幕票房”点燃了舆论,最后,快路集团“摇摇欲坠”,分销团队被直接解散。
这一巨大差异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保证问题是错的吗?
什么是保证问题?
“保证”一词起源于西方。在海外电影的制作过程中,保险公司通常会进行干预,以确保电影在一定的成本范围内按时制作。国内保证更像是电影完成后的票房保证,保证电影制作后的票房收入。
电影发行前,被保证方将根据被保证合同的预期票房收入,提前向电影支付现金份额。这样,就相当于电影方提前锁定了风险,确保不会亏钱,但同时放弃了可能获得更多收入的机会,而被担保发行人则有更大的权利宣布电影。
与普通发行相比,保证发行有两个主要特点:
首先,在电影发行前,投资者可以收回电影发行一年后的票房账户;
第二,电影项目的风险从投资者转移到发行者,因此保证发行的参与者需要对电影票房有更准确的预期。
2013年,华谊兄弟为周星驰的《西游记》担保了3亿英镑,票房超过3亿英镑。华谊兄弟得分70%;此后,博纳影业还为韩寒的《没有未来》担保了3.5亿元,票房超过3.5亿元的博纳被分成40%。
这两部电影的保证显然没有心跳带来的话题高。2014年,中国电影北京摩天轮有限公司支付了1.25亿元给《心花之路上映》的片方,保证上映5亿元,该片最终票房为11.7亿元。从那以后,越来越多的电影以这种方式发行。例如,乐视为吴宇森的两部电影《太平论》担保8亿元,为《支子华凯》担保4.3亿元。
随着电影制作成本的增加,保额的门槛也在提高。公司购买分销权的风险正在增加。一旦失败,可能会给担保公司带来巨大的业绩损失。
为什么保证分销越来越受欢迎?
尽管有保证的发行扩大了发行的风险,但仍有许多冒险者喜欢它。这与电影市场供不应求的总体形势密切相关。
目前,中国的银幕数量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去年年底已超过3万部,一年的电影总产量达到六七百部。这种市场环境刺激了大量中小公司的出现,尤其是一些独立董事工作室。他们有高质量的生产能力,但他们不愿意与大公司合作。
“这些导演越来越认识到他们在市场上的价值,他们不想为任何公司制作婚纱。在一部电影背后,一家公司往往可以从电影项目和二级市场中获得双重收益,而导演只能获得固定薪酬或超额回报,他们认为这是不公平的。”
——参与担保发行的业内人士
当越来越多的高质量项目集中在大公司的独立导演工作室时,大量的行业外资本正涌入电影业。在缺乏渠道、分销等资源的情况下,高价格和保底价格已经成为一些非行业资本切入影视行业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
“对于大多数制片人来说,一个电影项目的最短制作时间是一年,而两三年是正常的。在这段时间里,票房分割账户是电影方的唯一收入,它自始至终都承受着这种风险。保底发行就相当于在这个过程中割了一刀,也就是说前一部电影的投资基本上已经安全撤出,然后接力棒就交给发行人了,就像电视制作中的制作和播出分开一样。”
——制片人王一兵
这背后的另一个事实是,许多独立制片公司对电影创作有很强的控制能力,但他们在宣传和发行方面需要更多的专业合作伙伴。只要生产公司保留在大小问题上说不的权利,他就可以在其他时间专注于创作。
由于保证发行在过去是对发行人权力的颠覆,它自然会受到发行公司的抵制。
光明传媒总裁王长田态度明确,对保证发行并不乐观。原因是:“担保发行总是承担一方的风险,而利益却向另一方倾斜。因此,绝大多数担保业务都失败了。”但事实上,雷确实以担保的方式参与了《美人鱼》等几部电影的担保发行。
博纳的一位内部人士也表示,博纳自己的电影不会得到发行保证,因为公司本身就有一个很好的发行宣传系统,甚至还有一条院线,所以没有必要把电影卖给别人发行。然而,如果我们追溯博纳的历史,这家公司是从分销开始的,历史上有太多保证分销的先例。博纳电影公司(Bona Film)首席执行官俞东曾表示,在全球娱乐业,保证发行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有什么新的方式来玩保证释放?
为了降低投资风险,保底发行探索了多种新的玩法。
1.连接二级市场
去年,21控股,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在“香港”发行前,以1.5亿元的价格收购了“香港”投资者振乐道47.5%的票房净收入(扣除发行成本)。本质上,这种购买票房收入权的方法也是一种保证分配的变体,相当于用1.5亿英镑作为收入权的47.5%来保证底部。这意味着还没有被释放的“香港Ku”的甄乐道已经提前取回了他们自己的所有子账户,并把它们放在安全的地方。
由于Xu zhong也是21控股的股东,21控股的股价飙升,这也让他从资本市场获得了额外收入。
2.多元资本集团基金担保底部
继“香港”之后,成功的担保案例是“美人鱼”。影片上映前,快路集团、易人宝、华谊兄弟和博纳电影都参与了影片的“发行战”,但周星驰最终选择和合电影作为主要担保人。
和合影业为《美人鱼》提供了16亿到18亿的票房保证,光媒体等电影公司也参与了保证。此外,星辉和合还聘请李安瑞作为执行发行人,马特传媒作为宣传员。这相当于把整个问题分成两部分:保证和执行。
3.增加担保发行的资本杠杆
不久前,和合电影有限公司再次组织发布了《火锅英雄》。
它背后的体系是合约基金,这是一种结构性产品。一部分是优先权,另一部分是次级,这使得次级参与者有机会利用资金来获得更大的回报。
4.拍摄前提前保证
上述保外就医案例均在影片拍完后得到保证,而姚来影视对《我不是潘金莲》有特别保证,在影片开拍前获得了2亿龙源的保证。
此前,耀来影视文化与华谊兄弟和摩天轮文化签署了冯小刚新片《我不是潘金莲》的发行协议。如果票房低于5亿,姚来将支付2亿的净收入,而5亿到8亿的净收入将由姚来独自享受。如果票房超过8亿元,姚来将获得50%的净收入。
这一次,姚来有信心在拍摄完成前保证垫底。一方面,作为制片人,他参与了电影的一些前期制作过程,对电影质量有一定的把握;另一方面,作为松辽汽车2014年底上市的公司,姚莱需要在上市公司的业绩报告中有一份漂亮的票房成绩单。为了取得成就,一部有一线导演和一线明星的电影似乎风险相对较低,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我不是潘金莲》的制片人看来,有冯小刚和范冰冰在家里,5亿元的保释金不应该损失太多,更不要说姚莱还有15%的投资权,真正保释金的投资还不到2亿元。
ip man 3的保证发布:保证是假的,钱是真的
在众多有保证的分销案例中,ip man 3可能是最特殊的一个。
今年2月,《叶问3》尚未发行,a股上市公司沈凯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准备以《叶问3》的票房收入权为目标,斥资4900万元认购一只基金;香港上市公司什邡控股以1.1亿元购买了55%的票房收入。
其中,上海中海投资财务控制有限公司为沈凯控股认购的资金提供担保。该担保公司为《叶问3》担保10亿元,并按照10亿元的基准向电影投资者支付票房收入,无论最终票房是多少。
从表面上看,这个担保局没有任何问题。然而,根据公开信息,无论是沈凯股份还是什邡控股,其背后的控股股东是上海快路集团,是叶问3背后的投资者,上海中海投资财务控制也是快路的附属公司。换句话说,上海快路首先投资了《叶问3》,然后用它的两家上市公司来保证票房。这使得ip man 3的保证成为一个“左手引导右手”的游戏。
我不知道用上市公司的资产来护送大股东的项目是什么感觉。从娱乐资本理论来看,石健翔这样做,一方面是希望通过上市公司的平台融资,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知识产权人3的市场预期。
不幸的是,在舆论的质疑声中,沈凯股份最终决定终止投资协议,而这一“自我担保”的“非典型案例”并没有进行到底。
娱乐资本官方网站:ylzbl。转载请联系公众号码:娱乐之都(yulezibenlun)进行授权
*本文是作者的独立观点,并不代表老虎嗅探网络的立场
本文由娱乐资本授权的老虎嗅探网络发布,老虎嗅探网络编辑。转载这篇文章必须得到作者的批准,并请附上来源(老虎嗅探网络)和本页的链接。原链接户县/文章/147618/1
标题:电影+保底发行:《美人鱼》《叶问3》的天壤之别背后 保底发行错了吗?
地址:http://www.3mta.com/xlxw/4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