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43字,读完约10分钟
3月25日下午,江苏召开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文化改革发展委员会的部署要求,总结去年工作,研究部署今年文化改革发展任务。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省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王燕文出席会议并讲话。副省长、省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曹主持会议。
会上,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杨志淳介绍了《2016年省文化改革与发展重点》的起草情况。与会人员讨论了《2016年省级文化改革发展要点》、《关于推进国有文化企业社会效益优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的实施意见》。
王部长在讲话中强调:
第一,自觉用新的发展观引领文化改革和发展。
想法是行动的先导。这个想法是否正确,从根本上决定了工作的成效,甚至成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观,这是关系到中国整体发展的深刻变革。我们要在工作中牢固树立和自觉实践,在文化改革和发展的全过程、全方面认真落实新的发展观,用新的理念推动实践的新飞跃。
更加注重改革和创新。创新是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把握创新意味着把握发展,寻求创新意味着寻求未来。在发展的新阶段,有些做法过去是有效的,但现在可能不太有效;过去已经过时,但现在势在必行;过去是不可逾越的,但现在必须突破。我们要牢牢把握创新的“牛鼻子”,善于通过改革解决发展问题,全面推进文化内涵形式、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创新,以创新激发动力、增强活力、释放潜力。
更加注重协调与合作。协调不仅是发展的手段,也是发展的目标。它也是评估发展的标准和尺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文化改革和发展中贯彻协调发展的理念。要善于抓住薄弱环节,统筹城乡和区域文化发展,统筹文化改革、发展和管理,做好“治弱”工作;我们还应该善于“弹琴”,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企业与产业、国有与民营、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促进江苏文化的全面繁荣与发展。
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率。文化产业具有明显的低碳、绿色和可持续特征,是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着力点。以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为重点,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增加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和优质文化服务的供给,努力实现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更加注重交流和相互学习。文化因交流而丰富多彩,文明因相互学习而丰富多彩。江苏是一个经济大省,也是一个开放大省。实施对外文化市场开放行动计划,培育一批重点文化出口企业和项目。要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围绕“一带一路”主题开展一系列丝绸之路原生态民族文化艺术交流展示活动,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江苏国际宣传品牌,提升江苏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更加注重共建共享。要着眼于实现小康文化的目标,从解决文化民生问题和保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入手,使文化发展为人民服务,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要强化以人为本的工作导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提供更多引领社会风尚、迎合人民口味的服务内容,开展更多群众愿意参与、方便群众参与的文化活动,真正让群众在参与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第二,促进两个利益的统一
[微观方面]
文化企事业单位是文化经营的微观主体,也是实现两个利益统一的最直接责任主体。一是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建立具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在治理结构上,要完善党委领导与公司治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明确党委成员通过双向进入和交叉任命的方式进入董事会和管理层。就机构设置而言,从事内容业务的文化企业应改善编辑委员会和艺术委员会等专门机构。在绩效评价中,参与内容创造的部门和岗位应突出社会效益评价,并对收入分配和奖励给予适当的倾斜。在企业党建工作中,要落实党建责任制,完善党务工作组织,加强党务人员队伍建设,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二是完善新闻媒体的管理和运行机制。要围绕建设媒体融合中心这一重点,推进媒体的深度整合和发展,尽快从“添加”阶段走向“融合”阶段,探索和完善媒体融合条件下的媒体内部组织结构。第三,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国有文艺院团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中坚力量。按照“一剧一策”、“一院一策”的原则,国有文艺院团的改革要分类指导、分类实施、分类推进。
[宏观方面]
要创新文化的微观运行机制,同时更加大力推进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营造一个确保两个利益统一的制度环境。一是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监管体系。按照“四个管理体系统一”和宣传部门有效领导的要求,依托资产管理,行使投资者权利,建立和完善党委和政府监督有机结合的管理模式。二是完善两个效益统一的考核机制。根据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文化企业特点,有必要制定不同类别的评估方法,实行“一企一策”,将社会效益指标评估权重细化为政治导向、文化创造生产、社会影响等具体指标。三是充分发挥文化政策的激励和保障作用。实现两个效益的统一离不开文化政策的引导、鼓励和保障。细化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各种政策保障措施,加强与整体经济政策的衔接,努力形成一套体现文化例外要求、支持两个利益统一的文化政策体系。
第三,注重提高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现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不仅关注存在,而且追求好与坏。我们要积极适应人民群众对文化建设的新期待,深入研究供给侧结构改革对文化发展的新要求,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把文化发展推向更高水平。
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重点是推进标准化和均等化的发展。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小康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文化领域的基础工程和大众支持工程。一是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效率。要注重共建共享和综合利用,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加快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文化设施不能一次建成。努力改善经营服务,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服务项目和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第二,增加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所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是否“适销对路”,是公共文化设施如何运作、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是否高的关键。要研究人们文化需求的新变化,主动满足群众需求,创新形式和内容,提供更多的订单式和菜单式服务,开展更多的落地加油和聚集人气活动,使公共文化设施成为群众文化的天堂。三是创新服务运营模式。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保障基础、走底线。应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措施,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方式,引入专业组织和专业人员参与管理,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在加强和完善文化产业方面,要着力推进转型升级。首先,发展创意文化产业。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费尔普斯在《大繁荣》一书中提出,现代经济是由整个企业界的新观念驱动的。它的繁荣源于人们对创新过程的普遍参与,涉及到新工艺、新产品的构思、开发和推广,是基层的自主创新。这启示我们,创新是创新的源泉,是创新的核心。作为文化产业中最活跃的创意文化,它不仅能形成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创造新的文化供给,还能为大众创业和创新提供广阔的舞台。江苏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经济、科技、教育实力领先全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我们必须把重点放在“互联网+”和“文化+”两篇文章上。在加快发展网络视听、移动多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推动出版、影视制作、工艺美术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着力把握创意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科技、信息、旅游、体育、金融、建筑、消费品生产等产业融合发展,不仅增加相关产业,二是培育文化骨干企业。要推动文化企业练内功、壮筋骨,建立体现自身独特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培育具有知识产权和高市场占有率的拳头产品,打造知名文化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大力支持“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型化”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打造一批文化产业强县、名镇、特色村。三是优化文化市场环境。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完善的要素市场是促进文化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推进文化金融一体化,充分发挥省级文化投资集团和省级文化交流的作用,加快培育资本、产权、版权、技术、人才等文化要素市场,推进文化资源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对接,支持合格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提高文化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和水平。
应该强调的是,文化消费与需求相关联,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和文化需求的主要渠道;一端与供给相连,供给是拉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引擎。首先,我们必须扩大文化消费。通过建立文化消费大数据平台,加强对文化消费市场构成的研究,有效拓展大众消费尤其是农村消费市场,努力推出多元化、多层次的高品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文化消费选择。其次,我们必须引导文化消费。加大对文化消费的政策支持,培育文化消费理念和习惯,通过实施文化消费卡项目和举办文化消费季活动,引导更多人参与文化消费。同时,文化消费具有供给创造需求的特点,所以要注意通过创意提供新产品来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第三,培育新的文化消费热点。个性化、时尚化、体验式的文化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新趋势。要着力培育新的文化消费热点,加快发展网络文化、虚拟现实、文化旅游等新的文化消费形式,建设一批品位高雅、风格鲜明的现代文化设施,促进文化消费升级,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第四,齐心协力落实各项改革任务
要加强思想意识和行动意识的落实,加强组织领导,负起责任,强化职责,形成合力,确保各项改革任务的有效性。强化职责承担责任。把握时间底线,扭转任务完成进度,掌握推进步伐和步骤,大力有序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加强关键驱动力。文化改革和发展工作有很多方面。要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力量解决关键问题,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加强监督检查。要建立监督检查制度,监督检查重大改革措施的落实情况和不同领域、不同项目重点改革任务的推进情况,加强改革实施力度。
标题:江苏省 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会议说了啥?重点都在这!
地址:http://www.3mta.com/xlxw/5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