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4字,读完约3分钟
据媒体报道,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所长蔡?根据采访,自2012年以来,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将逐渐减少,中国的人口红利将趋于消失。
人口红利是解释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根据研究估计,从1980年到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十分之一以上来自人口红利。在此期间,中国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口从4.3亿增加到7.6亿,就业人口从4.2亿增加到7.5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率为10%,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从不到5000亿元上升到22万亿元,增长近50%
可以想象,一旦人口红利消退,对于一个习惯于快速增长的经济体来说,其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长期的。
数据显示,15-64岁工作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2010年达到峰值(74.5%),现在已降至73.4%(2014年底的数据),相当于每年下降0.25%。根据统计局的公告,自2012年以来,中国16至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每年减少约350万人,过去三年中减少的人数超过1000万。在后一阶段,即使当前的人口政策立即改变,也只能等到许多年后,下一个人口红利才会重新开放。
因此,现在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在人口红利之后,经济增长的新来源是什么?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扩大消费,就要把溪流汇聚成河流,让亿万人民的消费潜力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从宏观经济结构来看,自1980年以来,居民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在下降,现已从当年的54%下降到38%;就微观个人而言,以城市居民为例,自1980年以来,人均消费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也一直在下降,现在已从91%下降到69%。
中国消费比重偏低是不争的事实,无论从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来看,这似乎都直接反映了未来居民消费将会有很大的改善。
我们能像美国和日本一样开始消费吗?目前,仍有几个条件不具备。
一方面,像美国这样的移民政策确保了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始终稳定,并长期保持人口红利窗口,这几乎是我们难以实现的。此外,相关人口政策保持不变,仍在讨论之中。即使第二个孩子立即被完全释放,也需要很多年才能产生实际效果,而依靠移民来平衡像我们这样的大国和人口是杯水车薪。
另一方面,在1990年人口红利减弱之前,日本完成了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随着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起飞,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完成了“中产阶级崛起”(90%的人口成为中产阶级)的转型,20世纪70年代实施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相继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了收入分配结构。这些因素确保了日本国民在近20年内,这将需要10年或更长的时间,这需要坚持不懈。
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的消费是否会成为经济增长的“大人物”是非常不确定的。目前,我们总是谈论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启动消费,这不仅仅是居民花钱买东西和服务。不要看到我们的居民在海外市场的爆发力,认为只要东西和服务的质量有保证,消费肯定会上升。不要忘记,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收入分配结构的改善和收入增长预期的稳定,都是消费成为“大人物”的必要和充分条件。(张涛)
标题:评论:培育消费需“精准”配套措施
地址:http://www.3mta.com/xlxw/7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