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60字,读完约7分钟
如果说创业在过去只是少数群体中涌动的涓涓细流,那么现在,涓涓细流已经汇成了一股巨大的浪潮,并在整个社会掀起了一股汹涌澎湃的潮流。6月16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群众创业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意见》指出,要激发创造力,发展创新创业。这不仅是对当前企业家的肯定,也是对全民创业的鼓励。
最近,《人民日报》采访了许多不同行业的企业家。其中有北京大学的硕士,他们在大学时就积极创业;有从国外留学归来的剑桥精英;有40岁毅然辞职的拓荒者;还有从普通从业者变成企业家的网民。
他们是将兴趣转化为事业、将想法转化为现实的创造者,站在创新和创业的尖端。各种迹象表明,英雄不会问他们从哪里来,企业家精神也不高也不低。
专业精神不是障碍
3w咖啡订单:为企业家服务的企业家
“我们专业的所有人都想在印度学习,也就是说,国家奖学金允许你在印度学习一年,了解当地的条件和风俗,了解当地的文化。我应该是我们专业唯一一个这么多年没去过的人,我得到了奖学金,但那时我自己创业了。”3w咖啡创始人徐丹丹说,他的研究生主修印度语言和文学。因为课程安排没有达到他的期望,他开始自己创业,并在北京大学研究生期间辗转反侧。
首相到达后,3w咖啡馆变得非常受欢迎。除了来谈项目和合作的企业家,还有很多人来这里参观。面对突如其来的人气,徐丹笑着称之为“时代英雄”。徐丹丹说,当3w Coffee在2010年成立时,他们只是致力于创造一个互联网人交流的平台。出人意料的是,互联网行业催生了一股巨大的创业浪潮,3w也借此机会成为行业先锋。
“如果下一步企业家会增加,企业家精神会变得更热,我们必须考虑我们在这方面正在做什么。”2012年,徐丹看到身边天使投资人越来越多,于是决定做“除了咖啡馆之外,更复杂一点的生意。”
“我们当时考虑了一些事情。首先,初创企业需要人才,所以我们建立了一个网络来帮助互联网公司招聘人才;第二个是这些互联网公司。他需要做市场营销,所以我们成立了一个3w通讯公司;后来,这些小公司也需要钱。我们建立了一个名为3w种子基金的基金来投资他们,并帮助他们对大天使投资者进行再投资;后来,他们也需要办公空间,我们在三楼做了孵化器。”
目前,3w集团旗下有六家公司,为创业团队提供不同的服务。徐丹丹说,他们是一个组合拳击公司,他们将使他们的服务在未来更加坚实和深入。
“认同”不是抵抗
剑桥“学霸”高士性:没有其他的创业方式
高世兴是剑桥商学院的学生,余凯是剑桥大学工程系语音学研究的博士,林元东也在剑桥学习,2007年三位高学历的留学生在剑桥大学高新区创建了Esprit,随后团队返回中国,公司落户苏州工业园区。
“我认为选择创业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热爱挑战的人通常都愿意创业,敢于创业。”高世兴这样解释他的创业动机。在他看来,创业是一种必然的方式,别无选择。
高世兴说,他在国外发现了语音的巨大市场,觉得语音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有很大的机会。当时在中国,只有IFlytek表现出色。此外,当时团队中的余凯是剑桥大学的演讲博士,也是世界顶尖的演讲科学家。他有一个空市场的房间和一个技术团队,这让高马德·施兴觉得他必须“赶紧进去”。
由于剑桥商学院的教育背景,高世兴无论是出国还是回国都有很多选择,但他选择了创业,这是一条更艰难、更累人的路。他说他不会后悔,因为他正在做他喜欢做的事情。“你正在创造越来越多的价值,这非常令人兴奋。尽管中间会有颠簸和压力,但回顾过去,你会发现有一件事还是很令人兴奋的。”
年龄不是限制
张胜灵巨科技:40岁创业有其优势
2013年,张胜辞去CCID集团《软件世界》杂志执行副总裁兼总编辑职务,与多家合作伙伴共同创办了灵巨科技。那一年,他才四十岁。
张胜感叹道:“所谓的40年老店的优势在于制定了足够多的计划,即使面对最意想不到的情况,也不会影响情绪和决策。”例如,我们在早期必须是一个天使,但我们仍然要面对长期没有收入的问题,所以我们尽力控制成本。作为一家初创企业,如果你不注意控制成本,一旦现金流出现问题,公司可能会出售或倒闭。”
近年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不再只是科幻和电影中的想象,而是逐渐成为各国争夺未来技术的一个重要领域。在人机智能交互领域,中国正在逐步赶超,其中人工脑领域取得了许多技术突破和创新,为机器人提供了拟人化的“灵魂”。上个月,在第十一届深圳文化博览会上,一个名为“脑”的机器人正式亮相,它是灵巨智能引擎的实现载体。
张胜说:“在我们现在所处的人工智能领域,技术日新月异,市场需求不断变化,这是最大的挑战。一方面,我们应该不断学习新知识,确保我们处于技术的前沿。我们经常成批购买书籍,从人工智能到量子物理,从语言到发展心理学,所有相关的书籍都被购买和阅读,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想法和灵感。在人机智能交互领域,需要大量的语言学、心理学、哲学和技术能力的积累。在这个领域,40岁的人生经验积累可以成为重要的支撑。”
工作不是问题
马蜂窝陈赓:化兴趣为事业经营
与之前的企业家相比,蚂蚁细胞的创始人陈刚可能是与互联网联系最紧密的。
早在2006年,搜狐的陈刚和同事吕刚就为自己的爱好建立了个人网站,因为他们“喜欢拍照、开车、拍照、沿途旅游、分享。”截至2010年,该网站已聚集了近10万名旅游爱好者,这构成了马蜂窝最早社区的dna。因此,在2010年,公司在他们离开之前正式成立了一个蜂箱,“把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变成一个职业来经营。”
陈刚说:“我认为在一个大公司的平台上做事情,和我自己单独工作,成为一个小团队,做事情是完全不同的。”当经营一个小公司,甚至一个小公司时,可能有七件事可以打开大门。许多事情实际上是由你自己来承担和计划的。当然,这也是人们的一种体验。”
谈到今天的创业环境,陈伟说:“今天,我们看到各种想法和各种创新都很普遍。从pe到vc,我们有越来越多的钱来鼓励每个人走出这一步。各行各业也有许多创新,从3d打印到各种o2o,再到各种新的电子商务,包括移动互联网。”
与此同时,他还警告企业家,如果他们想成为一家真正强大的公司,他们必须忍受孤独和坚持不懈。“甚至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人们不应该随风而去,不应该试图成为一只长着翅膀的猪,而应该有一个好的态度,成为一只勤劳的牛。事实上,在任何成熟的资本市场,你都可以看到它是一只慢牛和一只快熊。所谓的慢牛实际上是非常坚实和持久的。你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你的员工和同事,必须小心。我认为这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冲动、非常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标题:“英雄”不问出处:四位创业者给我们什么启示?
地址:http://www.3mta.com/xlxw/8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