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55字,读完约2分钟
昨日发布了中国2015年第一份季度经济报告。7.0%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一些综合经济指标的发布,不仅显示了经济下行压力,也显示了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学术界和产业界如何看待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未来将如何发展?如何协调“稳定增长”和“结构调整”之间的平衡支点?
“告别人口红利、入世红利和国际产业转移红利后,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区间是一个非常自然的增长逻辑。”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张玉贵认为,稳定增长肯定是今年经济工作的既定举措,但如果中国经济想要避免因经济周期低迷而敲门,就迫切需要清除经济增长的迷雾。
财经评论员马光远说,应该看到,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出口、投资、制造业、房地产业等拉动经济增长的老动力都发展到了瓶颈,都面临着非常痛苦的转型。经济学家潘也指出,要注意一些行业和地区在提速换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剧烈阵痛,这可能会引发相关风险。
事实上,如何不停顿地减速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学界最大的焦点。经济学家毛承之认为,要稳定增长,我们必须首先稳定货币。从广义货币增长波动和中国传统的经验数据来看,央行有必要更加科学、准确地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以降低广义货币增长波动的频率和不平衡性。
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他建议货币政策应该“适时出手”。沈万红源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也认为,稳定增长需要重拳出击,政策调控应从稳定汇率、降息、降RRR、增加支出和减税五个方面入手,特别是降息、降RRR和增加投资。
事实上,中央政府不仅实现了金融手段控制工具的创新,还在投资领域准备了一批有利于民生和稳定增长的系统工程。去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先后推出了“七大工程包”和“六大消费项目”。经济学家张表示,这两个着力点几乎囊括了稳增长的主要领域,是防止经济继续下滑的决定性科学决策,也是把握稳增长与结构调整平衡的重大举措。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今年两会期间安排的包括任务在内的所有政策措施都在加快推进,其效果在未来会越来越明显。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范剑平表示,今年下半年经济企稳、略有回升的可能性非常高。从国际商品价格走势来看,自去年以来,国际商品价格的加速下跌已导致企业“去库存化”。只有当国际商品价格触底时,企业才会开始“补货”,这将使经济反弹。
标题:学界热议中国经济“平衡点”:政策该出手时就出手
地址:http://www.3mta.com/xlxw/9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