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41字,读完约5分钟
实施十年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长期以来跟不上中国汽车市场法制化、公平化的步伐。相关部门应该敢于创新,把握潮流,而不是固守缺陷、堵车
2015年上海国际汽车展,十多年来第一次没有模型车,是一帆风顺的。然而,展厅外接连发生的“大事件”预示着山雨欲来风满楼:中国汽车工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化和调整。
在上海车展之前,上海大众率先推出了官方降价的第一枪,随后长安福特、北京现代、一汽大众等制造商迅速跟进。降价的连锁反应是汽车市场放缓信号的直接传递。从今年第一季度汽车产销情况来看,汽车销售增速放缓超过预期。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为620万辆和615万辆,同比仅增长5.3%和3.9%。其中,汽车销量同比下降0.4%。从2001年到2010年,中国汽车销量年均增长24.1%,而从2011年到2014年,年均增长率降至6.8%。一方面,产销增速放缓,另一方面,近年来产能爆炸式扩张所积累的潜在能量亟待释放。在这种背景下,原始设备制造商发行降价卡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与中国汽车市场不同的是,中国汽车市场在黄金扩张期可以通过降价立即提振销售,目前国内经济型汽车市场的竞争程度趋于饱和。此外,由于利润减少,原始设备制造商和分销商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去年底,在一些品牌经销商捍卫自己权利的“强制宫”下,一些跨国汽车经销商被迫向经销商提供巨额补贴。官方指导价暴跌后,值得关注经销商库存的警戒线。一旦出现像前几年一样,原始设备制造商尽最大努力向经销商图书馆施压的趋势,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他们之间更激烈的博弈。
上海车展期间,中国汽车经销商协会向商务部提交了关于尽快颁布《汽车销售管理办法》的报告,指出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已经告别了高增长时代,买方市场已经逐步形成。《汽车销售管理办法》的早日颁布是及时的。
中国汽车经销商协会表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国家宏观经济的影响,中国汽车市场增速放缓,市场需求相对不足,生产(供应)企业产能被过度释放。在目前的汽车产销体系下,经销商库存高,资金压力大增,经营成本上升,进口和销售价格倒挂,效益严重下降,流通行业出现大规模亏损,持续到今年第一季度。经销商处于生死关头,导致经销商与生产(供应)企业之间的矛盾加剧,严重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在新的《汽车销售管理办法》的指导下,经销协会期望建立新型的制造商关系,同舟共济,实现和谐共赢,促进中国汽车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自2005年4月1日起实施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早已跟不上中国汽车市场法制化、公平化的步伐,要求尽快修改的呼声很高。但是,由于涉及的部门多,涉及的利益巨大,这一低层次部门的规定长期难以产生,现行办法中的一些条款明显违背了我国现行反垄断法和其他上位法的精神。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加快立法变废为宝的精神,业界普遍希望《汽车销售管理办法》能够及时实施,重点是保护和促进消费,打破垄断,建立公平公开的市场竞争和依法行政,重塑中国汽车产业的产销关系。然而,目前,新方法对着陆的阻力不小。
《汽车销售管理办法》迟迟未能实施的另一个不良后果是,原始设备制造商和经销商之间的旧垄断关系已成为反垄断的目标。上海车展期间,继奥迪和克莱斯勒之后,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江苏省物价局对奔驰垄断案进行了行政处罚,对奔驰罚款3.5亿元,对部分经销商罚款786.9万元。江苏省物价局对梅赛德斯-奔驰及其在江苏省的授权经销商进行了反垄断调查,发现梅赛德斯-奔驰及其在江苏省的经销商达成并实施了限制E级和S级整车及部分配件最低转售价格的垄断协议,违反了《反垄断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排除和限制了相关市场竞争,损害了消费者利益。纵观这一最新案例,不难发现现行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是垄断之恶的根源,部门监管层面的措施被非法的行业规则所包裹,这不仅使经销商和原始设备制造商成为侵犯消费者利益的“垄断社区”,也使原始设备制造商挤压经销商的利益。这种扭曲的部门监管并没有被法律所取代,其背后隐藏的利益链条也不难想象。
青山覆盖不了它,毕竟它们往东。无论如何,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的巨大变化是难以阻挡的。自贸区汽车平行进口越来越近,汽车召回、三包等法律法规正在严格执行,汽车空空气质量强制性国家标准等利好消息正在酝酿,这意味着中国汽车管理政策法规正进入加速收紧和完善时期。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汽车工业必将经历改革和转型的阵痛。任何利益集团都无法阻止这种巨大变化的趋势。与汽车产业相关的管理职能部门和协会应围绕建设汽车强国的发展目标、新常态下汽车产业向零排放转型升级的技术路线、尽可能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原则,积极开展立法规变废为宝的工作,勇于创新,顺势而为,而不是固守缺陷,置障碍于不顾。(陈楠)
标题:降价已非拉动市场“灵药” 中国汽车产业亟需变革
地址:http://www.3mta.com/xlxw/10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