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95字,读完约4分钟
多年来,在降低消费品关税问题上一直没有达成共识。在4月2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有关消费品的争论也从“奢侈品”到“高端消费品”,再到“大众消费品”。目前,经济形势的发展使得不同意见趋于一致。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昨天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和完善消费品进出口相关政策,丰富国内消费者购物选择。
引起人们关注的是,会议认为,增加人们购买意愿强烈的消费品进口,促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出口,有利于扩大内需,保障就业,造福民生,对推动国内产业向中高端水平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会议确认,有关部门应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抓紧提出具体方案。
商务部国际贸易与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这些措施与第一季度进口贸易明显下滑有关。更重要的出发点是扩大资源优化配置的范围,不仅要重视技术、设备、关键原材料等生产资料,还要越来越重视海外生活资料的配置,这也符合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要求。
“关税削减”能促进“价格削减”吗
降低消费品关税是否真的能促进销售价格的降低,这是以前争论的焦点。
支持减税的部门认为,中国企业海外采购或通过海涛采购的规模已经很大。但是,这些货物并没有包括在海关统计中,这实际上导致低估了中国数百亿美元的进口,这也将影响贸易平衡的判断。
一位接近决策层的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相关部门多年来一直计划调整消费品进口税率,但尚未决定的原因包括相关产品的降价可能会影响中国同类行业的竞争品牌,并可能导致高收入人群用更少的钱购买更多的奢侈品,从而避免更高的关税。
此外,对部分进口奶粉等商品减税的实际效果表明,一些高端消费品跨国公司即使降低关税也会调整价格,消费者感知的实际降价幅度有限。
白明认为,不同的部门可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对全局有所了解,但在不同的时间点对全局有不同的理解,以消费品促进进口符合当前外贸稳定增长的大局。至于关税,估计不会有全面的关税削减,有些减税会多一些,有些会少一些。
另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要想让政策真正起到促进消费的作用,还应该与国内相关政策配合。“惩罚几个滥用市场地位、从事价格歧视的大公司可能是有效的。”
本次执行会议决定的背景是,经过季节性调整后,今年3月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15.9%,其中出口下降4.4%,进口下降25.1%。
《中国商报》记者从权威渠道了解到,3月份的数据并不乐观,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等外贸主管部门,他们在3月下旬和4月上旬组织了对许多地方外贸企业的调查,试图寻找解决办法。
如何定义“消费品”
会议确认,有关部门应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抓紧提出具体方案。
首先,对于一些国内消费者需求较大的国外消费品,将在今年6月底前开展降低进口关税试点,逐步扩大减税商品的范围。第二,结合税制改革,完善服装、化妆品等大众消费品的消费税政策,统筹调整征税范围、税率和征收环节。三是增加和恢复口岸免税店,合理扩大免税品种,增加一定数量的免税购物,方便国内消费者在中国购买国外产品。四是进一步推进境外旅客通关退税便利化,依法严格执行进口货物自愿申报纳税要求。制定检验检疫政策,支持跨境电子商务进口,清理进口环节不合理收费。
在上述消费品中,最具争议的问题是如何界定“一些国内消费者需求量很大的国外日用消费品”。在上述会议中,没有指出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之间的关系。如果商品可以进入免税商店,它们都是具有一定档次的高端消费品。
哪些产品应该降低关税,降低多少关税,是各部门进一步科学评估的关键。
从字面上看,非日常消费品指的是“大件”,如汽车和家用电器,也称为耐用品,与日常消费品相对应,即日常常用的“小件”,包括食物和衣服。日用消费品的品种越来越多,空房的需求潜力也越来越大。
白明认为,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许多国家为了平衡外汇收支和保护本国工业,往往不鼓励进口消费品。然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从扩大资源优化配置范围的角度来看,进口消费品能够更好地反映比较利益的红利。
自2011年以来,中国出台了多轮进口促进政策,重点鼓励进口能源产品、与高科技发展相关的零部件、奶粉等民生商品。
标题:国务院促进口扩内需 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将降
地址:http://www.3mta.com/xlxw/10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