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02字,读完约7分钟
——所谓“外资退出潮”以前没有出现过,将来也不会出现。尽管中国已经成为资本净出口国,但我们对外资的需求没有改变,但需求的方向正在改变
手表制造商公民精密(广州)有限公司宣布关闭;
日本松下公司表示将从中国撤出两条彩电生产线;
微软决定逐步关闭中国原有的诺基亚手机生产线...
今年以来,一些外资企业撤出中国的消息引起了人们对外资将撤出中国的担忧。
那么,外国资本真的跑掉了吗?
所谓的“外资撤离潮”不会出现
利用外资有好处也有坏处,但总的来说利大于弊。去年,中国的外资流入量首次位居世界第一
"如何看待外资是否撤出取决于事实."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列举了几组数据:
从数量上看,中国吸收外资稳步增长:
一季度,全国共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861家,同比增长22.4%;实际利用外资348.8亿美元,同比增长11.3%。
从质量上看,吸收外资结构正在优化;
服务业吸收外资比重上升,2014年达到55.4%,比制造业高22个百分点。
资本密集度进一步提高。2014年,新办企业平均合同利用外资812万美元,同比增长13.9%。
外资的地区分布越来越合理。2014年,中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占比18.1%,同比增长0.5个百分点。
横向比较表明“这里的风景是独特的”:
2014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为1.26万亿美元,比2013年下降8%。中国的外国投资逆势上升。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196亿美元,同比增长1.7%。外国投资流入量首次居世界首位,高于美国、俄罗斯和巴西等主要经济体。
“利用外资有进有出,但总体进展大于产出,不存在所谓的‘外资退出潮’。”沈丹阳表示,在新常态下,中国市场出现了大量新机遇,吸引了更多新的外国投资者。
近年来,一些外资企业确实已经撤出中国。沈丹阳认为,这主要是由于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升级和比较优势转化的结果。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外资企业并不适应,要么转型,要么转移。这是利用外资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总体数量是有限的。“不要大惊小怪”。
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邢认为,所谓的“外资退出潮”以前没有出现,今后也不会出现。中国正变得越来越开放,对外国投资仍然充满魅力。
创新监管提高效率。今年1月,《外商投资法》(征求意见稿)出台,征求公众意见,取消现行的外商投资逐案审批制度,改采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外商投资管理模式。
放宽限制和发放福利。4月10日,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开始实施,鼓励外商投资半导体、液晶面板、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赢得了很多赞誉。韩国三星集团(Samsung Group)中国区副总裁蒋军表示:“中国政府放宽了外资准入,为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带来了新的机遇。”
优化服务,改善投资环境。在新常态下,中国许多地方不再依靠低成本劳动力和超国民待遇来吸引外资。相反,他们强调创造一个更加稳定、透明和可预测的法律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利用外国投资的“软环境”变得“硬”。
外国商人仍然对中国持乐观态度。根据美国商会最近在上海发布的2015年中国商业调查,73%和75%的被调查企业在2014年在中国实现了利润或收入增长,67%的被调查企业计划在2015年扩大在中国的投资。
“今年,我们对中国的对外投资是世界上最好的充满信心,外国在中国的投资规模将保持稳定。”沈丹阳说道。
高水平的外国投资对中国仍然很重要
鼓励外商投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2014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为1196亿美元,同年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为1160亿美元。除第三位融资再投资外,2014年中国对外投资规模约为1400亿美元,已成为资本净出口国。
成为资本净出口国后,你还需要外资吗?许多人都有这样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所执行主任刘元春表示:“中国成为资本净出口国后,外国直接投资对弥补中国资本短缺的作用减弱,但这并不意味着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减弱。”
目前,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正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攀升,R&D、营销等领域对外资的需求不断增加。服务业的高水平外资也可以在弥补国内高端服务供给不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我们对外资的需求没有改变,但需求方向正在改变。外国投资者希望在中国取得更好的业绩,需要准确把握中国的新机遇。”沈丹阳说道。
中国的市场机会正在扩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龙国强认为,中国市场的机遇不仅来自规模扩张,还来自需求结构的快速升级。增加人均收入和升级消费结构将带来许多新的需求。居民需要消费更多更好的服务产品,如信息、医疗、健康、金融和文化,跨国公司在这些领域有一定的优势。
中国的投资机会正在扩大。
新兴产业对外国投资的吸引力越来越明显。近日,总投资3.7亿元的北京西门子汽车电气传动系统(常州)有限公司正式奠基。新的合资公司将承担更多的R&D职能。
刘元春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前景广阔。同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新兴产业、服务业和小微企业的作用更加突出,小型化、智能化和专业化生产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投资机会。
中国的绿色机遇正在扩大。
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明确提出鼓励外商投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承接高端产业转移。鼓励外商投资研发,促进吸引投资、技术和智力的有机结合。
龙国强表示,中国正在转向绿色发展。在新的环保理念和标准下,企业应该大规模更新更高效、更环保的生产设备。日本夏普公司将健康环境产业列为未来在华投资的战略重点,并加强了对中国市场的本土化研发。去年,它开发了具有pm2.5检测功能的空气体净化器。
推动利用外资向更高水平发展
完善外商投资管理体系,扩大外商投资市场准入,优化外商投资促进机制
在新常态下,中国利用外资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
从国际上看,当前世界经济依然复杂多变,国际投资尚未恢复到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发达国家推动的“再工业化”吸引海外投资回流;一些新兴经济体出台了鼓励外资进入的措施,这在中国利用外资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分流。
在国内,过去中国有丰富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并利用了大量的外资。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产业投资相对饱和,环境承载力达到或接近上限,外资超国民待遇政策发生变化,传统的吸引外资方式不再可行。
新常态和新观念。要把利用外资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就要搞好改革开放。
4月21日,广东、天津和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时挂牌。与上海一起,中国从南到北的四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连成一条线”。从190项到139项,再到122项,四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统一申请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再次减少,开放度和透明度进一步提高。
"有了开放的主动性,我们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性和国际竞争的主动性."刘元春说。
——着力完善外商投资管理体系。
“如果你想用外资跑得更开心,首先要放松。”刘元春表示,中国的外资管理体制应该加快从审批前到监管后的转变,尽量减少外资审批。一方面,我们应继续探索自由贸易试验区“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外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要创新监管手段,完善信息平台,逐步建立和完善备案和信息报告制度,建立外商投资全周期监管体系。
——继续扩大外资市场准入。
刘元春表示,要扩大对外投资的开放,就要推动“瘦身”负面清单,特别是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的开放。目前,虽然中国的人才红利吸引了跨国公司加快向中国转移R&D等服务活动,但我们也应考虑引入更有针对性的激励政策,吸引外资进入地区总部等职能机构,从而提高外资水平。
——优化外商投资促进机制。
“过去,一些地方在吸引外资时存在不同程度的‘过度欺诈’。”刘元春表示,政府应树立科学的招商理念,杜绝层层考核和指数压制的做法,推动招商引资由争取优惠政策向强化公共服务、营造法治商业环境转变,由政府主导向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机制转变。
标题:解疑中国经济:"外资撤离潮"以前没有 以后不会有
地址:http://www.3mta.com/xlxw/10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