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27字,读完约2分钟

汤唯

上海静安区康定路600弄拆迁基地废墟上的涂鸦突然流行起来,并在一夜之间被根除。24日,涂鸦拆除也成为当地“两会”的热门话题。在这方面,CPPCC成员赞不绝口,口若悬河。静安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康定路600弄拆迁基地仍在拆迁中。出于安全考虑,不建议去现场观看废墟上的涂鸦。(1月25日,《晨报》)

从“废墟涂鸦之争”反思管理创新

涂鸦是一种前卫和时尚的文化行为,也是空人的一种个人想象方式,因此受到年轻人的高度尊重。在国外的一些时尚之都,涂鸦是被允许的,它赢得了一个宽敞的客厅。相比之下,在中国,涂鸦还处于萌芽和成长阶段,公众意识和管理意识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正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上海康定路600弄拆迁基地废墟上的涂鸦引发的争议,恰恰是涂鸦现象出现后,关于如何实现个人权利与自由、规范与管理的有机协调的讨论。

从“废墟涂鸦之争”反思管理创新

涂鸦应该基于安全,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和底线,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然而,利益原本是一样的,那么为什么“废墟涂鸦一夜之间被根除”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应呢?原因不在于目的,而在于手段。正如有关专家所说,根除废墟涂鸦不是一个简单的偏好,而是应该在用尽其他方法和平衡利益之后进行。拆迁区域存在潜在的危险,其非专业性的区域属性确实会成为不确定的管理隐患。但是,可以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安全防控,从而达到有效疏浚和管理的目的。例如,派遣志愿者维持秩序,建立安全区和提供安全设施等。这样,既能满足公共艺术享受的需要,又能满足公共安全的要求。

从“废墟涂鸦之争”反思管理创新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缺乏形式化的涂鸦载体,所以拆迁废墟成为替代品并获得青睐。目前,人们对涂鸦行为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有地方画”,而是有“画得更好”的层次——拆迁废墟的迅速流行在于它引发了公众对过去的记忆。因此,公共管理者应该清楚地了解公众在精神层面上需要什么。他们不仅要开辟一些涂鸦墙来满足最基本的需求,还要有必要的专业素养和超前意识,使载体更加丰富和艺术化。

从“废墟涂鸦之争”反思管理创新

同时,公众权利意识的提高和权利表达方式的选择需要坚持权利底线,但也与公共管理的导向和规范密切相关。艺术欣赏需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实现公共权利需要把责任放在首位。这种责任不仅是有目的的,而且是工具性的。在目的的合法性下审视手段的合理性,这种有机结合可以提升管理智慧,从质的方面提高管理水平。

标题:从“废墟涂鸦之争”反思管理创新

地址:http://www.3mta.com/xlxw/13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