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80字,读完约10分钟
在首次公开发行(ipo)不到半年后,一度广受欢迎的阿里巴巴遭遇了自在美国上市以来最大的危机。自美国当地时间1月30日以来,已有8家中美法律机构对阿里提起集体诉讼,导致阿里股价最近持续下跌,8个交易日累计下跌逾14%。大多数市场参与者担心,一些中国股票公司在集体诉讼后遭受了空市场诉讼,而这一次阿里也可能因集体诉讼而面临空诉讼危机。更严重的是,如果阿里没有对这起诉讼做出积极回应并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不仅股价会进一步下跌,美国投资者的信心也会直线下降。
“白皮书”的困境
阿里集体诉讼的起因应该从SAIC 1月下旬对电子商务平台的随机检查开始。1月2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了2014年下半年网上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从6个网上购物平台共抽取了92个样本,其中淘宝网的样本数量最多(51个),真实率仅为37.25%。结果“淘宝的正版率不到40%”立刻引起了各界的关注。
1月27日,淘宝官方微博转发了一封公开信“80后淘宝运作小两颗心”,回应了SAIC的抽检结果,并直接向SAIC网络监管部刘洪亮主任高喊“你违规了,不要吹黑哨”。此外,公开信还直接指出监测报告中存在采样和程序等问题。这篇微博被广泛转发,引发了关于网上购物平台“假货”的广泛讨论。
1月28日,SAIC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阿里巴巴集团行政指导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根据《白皮书》,阿里平台存在五大问题,即主体访问、商品销售和交易管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也表示,“为了不影响阿里上市前的工作进度,本次座谈会采取内部关闭的形式进行。”当天下午,淘宝网做出回应,正式投诉网络监管部主任的“情感执法”。
有趣的是,这份“白皮书”在1月28日晚被悄悄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官方网站上删除,并在1月29日被完全删除,网站链接无法打开。SAIC发言人解释说,2014年7月16日,SAIC网络监管部在浙江举办了阿里巴巴集团行政指导座谈会,旨在引导和督促阿里巴巴集团加强自律,净化网上购物环境,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会议纪要,网络监管部于1月28日发布了《阿里巴巴集团行政指导白皮书》,但“其实质是会议纪要,不是白皮书,不具有法律效力。”
值得注意的是,白皮书一经曝光,就对阿里造成了“严重损害”。美国当地时间1月28日,阿里的股价暴跌4.36%。一些市场参与者表示,SAIC发布并撤回的“白皮书”是阿里股价暴跌的直接原因。1月29日,阿里的股价暴跌了8.78%。尽管这与阿里的表现没有达到华尔街的预期直接相关,但仍有投资者认为“白皮书”的出现提醒了阿里的潜在风险,从而导致一些投资者抛售阿里的股票。
1月30日,事件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随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张茂与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的会面,淘宝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之间激烈的口水战最终以握手告终。
但这还不是故事的结尾。美国当地时间1月30日,美国律师事务所robbins geller rudman &dowd llp突然攻击阿里,称阿里及其高级管理人员违反了美国1934年颁布的《证券交易法》,并发表了一份声明,对其ipo前的业务操作存在重大错误和误导,涉嫌误导投资者。据此,他在纽约南区法院对阿里巴巴及其高级管理团队马云、蔡崇信、陆兆禧和吴伟提起集体诉讼。随后,包括北京郝君波律师事务所在内的七家中美法律机构相继对阿里巴巴发起集体诉讼。迄今为止,已有八家中美法律机构对阿里巴巴提起集体诉讼。
这导致阿里的股价最近持续低迷。截至第六次美国股市收盘,阿里的股价收于每股85.68美元。与1月28日每股100.30美元的价格相比,阿里股价在短短8个交易日内累计下跌超过14%。虽然阿里的股价有所反弹,但截至第11次美股收盘时,阿里的股价仅为每股86.00美元,这不仅低于上市首日的开盘价,也与此前每股100美元的股价大相径庭。
马云团队被指控欺诈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中美法律机构对阿里提起集体诉讼的原因并不是淘宝有假货,而是这些法律机构认为阿里及其高管有虚假或误导性陈述,损害了股东利益。
例如,robbins geller rudman &dowd llp的起诉书称,被告(阿里)应对以下行为负责:作出虚假陈述;他们没有披露他们所知道的关于阿里巴巴的不利事实。被告欺骗阿里巴巴股票买家的欺诈手段和商业活动是成功的,这些手段欺骗了投资者对阿里巴巴的前景和业务;人为抬高阿里巴巴美国存托股票的价格;阿里巴巴及其出售股东在ipo中筹集了逾250亿美元资金,同时,阿里巴巴股票在本期私募发行中增加了逾80亿美元资金;并使原告和诉讼类的其他成员购买了虚假的高阿里巴巴股票。
Robbins geller rudman &dowd llp的起诉书还提到,根据他们的立场,马云、蔡崇信、陆兆禧和吴伟有权接触和控制向股市发表的声明的内容,但“他们涉嫌在股票发行之前或之后不久提供误导性的公司报告和媒体披露,他们也有能力和机会阻止发行或修改这些报告。”这些自然人被告凭借其在公司中的地位和接触公司未公开信息的权利,必须知道一些本应披露的不利事实并未向公众披露,他们还应该知道公司作出的一些有利的陈述基本上是虚假的或误导的。”因此,有必要对这些虚假和误导性陈述承担诉讼中提到的责任。
对此,一些美国媒体指出,在阿里于2014年9月成功ipo后,马云和蔡崇信这两位创始合伙人卖出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股票。在诉讼期间,阿里的股价在11月13日达到每股120美元,公司也在11月发行了80亿美元的债券。然而,该公司高管在减持股份后没有披露信息,因此股东大会认为此举“具有误导性”。
此外,上述法律机构还指出,阿里的招股说明书没有披露去年7月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谈判,隐瞒了阿里在“白皮书”和“白皮书”中指出的五大问题;阿里的一系列外部言论(包括马云和其他高管)具有误导性。例如,马云多次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阿里遵循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原则,阿里不会牺牲公司的声誉和客户利益。增加销售以满足不断上涨的股票价格的需求;阿里高管在第三季度业绩发布会上宣布公司业务强劲增长;以及阿里高管在不同场合宣布的打假努力、打假责任和打假能力。
上述法律机构在其诉讼材料中也或多或少地提到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白皮书”,这被认为是一个关键证据。正因为阿里没有及时披露“白皮书”的存在,才构成欺诈,严重误导了投资者对阿里市场前景的判断。
有法律界人士表示,这份“白皮书”是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于1月27日首次公开发布的,之前是否存在这份“白皮书”仍不得而知。阿里还说,“白皮书”是我第一次听说。因此,很难断定“白皮书”能否作为关键证据。不过,法律界人士也指出,从白皮书中可以看出,2014年7月确实存在SAIC针对阿里的行政会议,是否有需要披露的重要信息将非常重要。
集体诉讼是“纸老虎”?
与上述法律机构对阿里的“指控”相比,外界更关心的是下一步的诉讼。根据美国的相关法律法规,集体诉讼案件将设定期限。由于第一次诉讼是在1月30日提起的,后续法律机构的申请应在两个月内提交。然后,美国法院将根据当事人提供的诉讼材料选择一名“首席原告”,该首席原告将代表所有诉讼当事人和在法院提起诉讼的阿里。最终判决将适用于其他诉讼当事人。
虽然在美国所有的集体诉讼申请都不会由法院提起,但目前,市场参与者认为罗宾斯·盖勒·鲁德曼&多德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机构在证券领域的集体诉讼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因此提起此案的可能性非常高。
根据市场分析,最先攻击阿里的罗宾斯·盖勒·鲁德曼律师事务所(robbins geller rudman &dowd llp)很可能成为首席原告。这个华尔街的老“诉讼棍”曾经对兰亭的股票市场发起集体诉讼,导致其股价暴跌;另一家对阿里提起集体诉讼的波美拉茨律师事务所也可能成为首席原告,这家律师事务所令所有上市公司头疼。这家律师事务所已经对194家公司提起了集体诉讼,它所针对的许多公司“要么很有钱,要么很贵”。例如,除了中国公司朱美友和尚德电力,特斯拉、英国石油、巴克莱、赛诺菲和其他公司也在他们冗长的诉讼名单上。
虽然阿里的对手来势汹汹,但没必要特别紧张。根据公开信息,在美国的集体诉讼中,证券集体诉讼高居榜首,约占所有诉讼的50%。据统计,从1997年到2014年,联邦法院每年平均有188起证券集体诉讼。因此,对于美国的许多上市公司来说,因证券集体诉讼而被起诉是一种正常的诉讼危机,即使他们是被告,也未必会败诉。
公开数据还显示,迄今为止,已有近100家中国公司在美国遭遇集体诉讼,其中40多家已得到和解或裁决,披露的累计赔偿金额超过20亿美元;此外,超过30起诉讼被驳回,其余的尚未结案。因此,集体诉讼对中国总公司来说并不是一个新的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12月上市的中国人寿(本年度最大的ipo案例)被国家审计署指控未能及时披露其前身公司的审计情况,并在上市两个月后遭到集体诉讼。最后,法院裁定该诉讼被驳回。这次面临指责的阿里是2014年最大的ipo公司。当它上市时,它充分解释了它的存在和风险。因此,一些市场参与者认为,针对阿里的集体诉讼最终可能不会提起,即使提起,阿里也能轻松应对。
战斗中的和解
杰克·阿特伍德·LLP,美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证券法律师。斯蒂尔勒公开表示,阿里巴巴在ipo前披露的风险非常全面。除了淘宝平台上的假货和可变利益实体(vie)问题,该公司还披露了一个事实,即它被美国贸易代表列为“臭名昭著的假货市场”。因此,我不认为阿里故意对投资者隐瞒什么。
事实上,阿里的招股说明书从第25页到第68页包含了大量的风险披露,包括:假货的存在、客户投诉和监管机构质疑的现象、内部欺诈现象、被美国贸易代表列为假冒商品的“臭名昭著的市场”等。,以显示阿里的透明和正直。
然而,美国法律界有人说,诉讼当事人提出了SAIC的“白皮书”,并认为阿里高管知道这件事。因此,如果阿里想赢,他必须证明他不知道这件事。目前,阿里巴巴执行副主席蔡崇信明确否认知道此事。在1月29日的声明中,他说:“我们只是在昨天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在网站上公布了这份白皮书之后才第一次看到它。我希望表明,阿里巴巴从未要求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推迟发布任何报告。”不过,一些律师表示,对于阿里是否应该在风险因素中明确提及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沟通,仍有疑问,但“律师和高管在决定披露哪些风险因素时发挥了很大作用,空空间。”
美国一家著名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在接受《经济信息日报》采访时表示,目前很难判断阿里是否有违法行为,但在准备上市时,阿里会尽一切可能将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降到最低,并会根据美国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披露信息。“但毕竟,中国和美国在市场和法律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不知道阿里是否忽略了它。”律师补充道。
目前,外界很难判断诉讼结果。上述律师表示,根据美国法律和以往的经验,针对上市公司的集体诉讼的整个过程将长达3至5年。在正常情况下,上市公司会选择与诉讼当事人达成和解,以便迅速解决问题;一旦上市公司败诉,它将面临很大的赔偿。“选择和解对阿里来说是一个解决方案,可以迅速走出‘泥潭’。”律师预言了这一点。
根据公开信息,美国大多数证券集体诉讼都是庭外和解。自1995年以来,只有14起案件由陪审团审理。因此,大多数市场参与者预测,对阿里的诉讼将以和解告终。
“律师的高额胜诉费是证券集团诉讼的驱动力,因为证券集团诉讼一般是风险代理,即只有在胜诉后才支付,而且一般可以得到三分之一的赔偿,和胜诉的和解是一样的。如果原告败诉,就没有损失,投资者只有在胜诉的情况下才需要支付律师事务所的报酬。因此,原告和律师都有动机。”安立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侯表示。
根据美国投资者网站《华尔街日报》的分析文章,阿里将尽最大努力打赢这场官司。因为选择和解,这表明阿里默认了自己的缺点,这将留给阿里无尽的麻烦。在此之前,阿里还表示,被指控没有问题,所以他会积极回应诉讼。
投资者网站marketwatch的分析文章指出,和解是证券集体诉讼最常见的结果之一,原被告在出庭时举行和平谈判也是正常的。因此,即使阿里一开始坚持不和解,也并不意味着他将来不会和解。阿里的态度将取决于诉讼战的发展。如果诉讼对阿里不利,和解将是阿里明智的选择。
上述律师认为,阿里现在需要做的是积极应诉,争取最好的结果——成功驳回诉讼。如果你不能驳回诉讼,你应该尽力洗清你的名声,赢得投资者的信任。如果你仓促做出和解决定,即使你能走出诉讼泥潭,它也不会被市场认可。
事实上,一些投资者担心这起集体诉讼会影响阿里,甚至使他遭遇空危机。根据投资者网站marketwatch上的分析文章,新东方、分众传媒和360等中国知名股票公司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质疑。除了各种负面报道和调查之外,上市公司的股票还受到了曾经引起巨大冲击的“浑水”空机构的攻击。许多法律机构对阿里提起的集体诉讼可能会导致阿里陷入做/做/做的危机。为了规避风险,投资者可能会选择在近期出售阿里股份,这将导致阿里股价进一步下跌。
不过,市场对阿里的股价并不太悲观。尽管许多机构已经降低了阿里的股价评级,因为其业绩低于预期,但给出的目标股价仍处于较高水平。其中,高盛保持阿里的中性评级,目标价为每股98美元;摩根士丹利重申了阿里的增持评级,目标价为每股110.80美元;德意志银行保持阿里买入评级,目标价为每股105.1美元;太平洋皇冠保持阿里的优异评级,目标价为每股116美元。然而,一些华尔街机构表示,如果诉讼不利于阿里,相应的机构将降低他们的评级和目标价格。
标题:中美律所群攻 阿里巴巴陷“白皮书”困局如何解围
地址:http://www.3mta.com/xlxw/14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