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55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据中国之声新闻报道,自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起,我们启动了中国之声特别计划“记忆中的新年味道”,今天是最后一期。在过去的八天里,我们了解了浙江的龙灯,北京的年画,广西的粽子,秦淮的灯笼等等。今天我们要去河北体验踩高跷。

[记忆中的年味]踩高跷技艺传承中创新

说到高跷,许多生活在北方农村地区的人可能会有印象。除了穿新衣服和放鞭炮,对许多人来说,享受平日看不见的高跷是最值得期待的事情。伴随着响亮的锣鼓声,在高跷队的簇拥下,人们总能感受到无尽的欢乐和轻松。让我们一起回味一下:

[记忆中的年味]踩高跷技艺传承中创新

快乐的锣鼓,华丽的服装,美妙的乐章...春节期间,河北省安新县白洋淀永胜高跷艺术团的男孩们踩着高跷为家乡的乡亲们表演。

[记忆中的年味]踩高跷技艺传承中创新

过去,在农历新年、元宵节和庙会期间,广场的街道上到处都有踩高跷表演,这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景观。河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马岚说,高跷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已经存在了2000多年。

[记忆中的年味]踩高跷技艺传承中创新

马兰:根据最早的文献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在《列子》中,傅说记载了一个子兰跳剑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他在木杆上表演,这是最早的高跷杂技表演形式。在明代的《杜南范慧风景图册》中,左侧中间有一组高跷在表演队伍的前面。这表明,至少在明代,高跷参加步行会议的形式已经存在。

[记忆中的年味]踩高跷技艺传承中创新

目前,关于高跷的起源还没有定论。更常见的说法来自古老的图腾崇拜和工作方式。经过不断的传承和演变,现代高跷表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化的表演形式。

[记忆中的年味]踩高跷技艺传承中创新

马兰:表演时,文桥和吴桥是有区别的。吴桥图案多,动作大,文桥注重表演,形象细腻,有时还会唱歌。文桥和吴桥的角色大多来源于中国传统戏曲人物或神话传说。在农耕时代会有一些人们生活的戏剧片段或场景,如《西游记》中的人物、渔夫、樵夫、傻姑娘等等。

[记忆中的年味]踩高跷技艺传承中创新

高跷在山西、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相当流行,并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在河北省安信县,邵高跷的代表已有90多年的历史。

[记忆中的年味]踩高跷技艺传承中创新

除了传统的萧氏高跷“十二妖仙”之外,高跷队的男生还将在《八仙过海》和《西游记》等故事中扮演角色。每个角色都有相应的故事和传说,所以人们可以一边看一边娱乐和教学,并传递弃恶扬善等概念。

标题:[记忆中的年味]踩高跷技艺传承中创新

地址:http://www.3mta.com/xlxw/14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