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74字,读完约5分钟
科技创新是生产力,国家依靠科技繁荣,企业依靠科技发展壮大。
作为“长三角”经济圈中的重要能源企业,国家电网江苏电力“能源技术智库”:国家电网江苏电力研究院紧紧围绕国家电网公司发展战略,加快“价值、技术、成果、专家”建设,建立相对成熟的创新机制,培养一批国家级高端专家和行业级实用专家,充分实践现场、技术研究的实际需求。 产品开发和试点应用实现成果产业化的全链管理理念,激活企业活力,加快企业创新“智力创造”建设,有效保障电网供电安全,促进新形势下江苏电网进一步发展。
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提高治理效率
众所周知,线损是反映公司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的一个关键指标,而负损是异常线损的典型表现,是指线路管辖区域内的累计负荷超过线路总负荷的现象。负损耗的发生是配电网运行管理问题的集中表现。可以说,如果负损耗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很大一部分线损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中压线路负损耗的原因很多,涉及的服务范围广,难以管理。传统的中压线路负损耗管理依靠人工逐个检查,难以满足精益线损管理的需求。“过去,负损耗线路的管理依赖于跨业务系统数据检查、现场调查、停电检查等步骤,这需要跨部门的协调。然而,由于配电线路和众多设备的复杂连接,现场验证可能在许多天内都无法得出结论。”江苏电力研究院能源互联网中心陈金明介绍。
为提高配电网线损管理水平,有效减少现场核查工作量,国家电网江苏电力研究院依托公司技术和人才储备,整合团队力量,创新研发思路,自主研发了我国第一套中压配电网负损耗管理系统,并于2019年底进行了试运行,今年5月实现了省级覆盖。
到目前为止,该系统累计分析了全省约600条负损线路,节约成本500万元,并能检查全省38000条中压线路的线路变更关系。此外,该系统的核心技术还可以应用于高损耗控制、窃电分析、可靠性评估等领域。,从而实现电网精益管理的改进。
(智能研究小组正在讨论负失线的诊断方法)
突破技术封锁,安全运行
如果说负损耗控制是提高电网运行经济性的关键,那么换流阀是保证电网运行可靠性的核心技术。
5月21日,随着UHV泰州换流站高端换流阀晶闸管老化检测的完成,国家电网江苏电力研究院自主掌握了该设备的核心检测技术,大大提高了换流阀运行隐患的检出率,全力确保江苏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作为技术人员心中的难题。“如果换流阀是特高压直流的心脏,晶闸管作为换流阀的主要部件,就像心脏中的毛细管。它必须在无尘、恒温、恒湿和微正压的高度可靠的环境中运行。但是,长期运行仍会造成性能下降、绝缘老化等问题,容易造成换流阀设备故障,危及特高压直流的安全稳定运行,现场检测难度极大。”江苏电力研究院输配电技术中心的赵可说。
自2019年以来,电力研究院充分发挥公司科技创新管理机制的作用,联合国网络江苏维修公司、国内厂商和高校对晶闸管现场老化检测技术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在缺乏数据和测试设备昂贵的困难条件下,基于大量的第一手数据,掌握了换流阀的损坏机理,为现场检测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自行研制的换流阀检测器采用可控瞬态高压脉冲,严格控制测试电压,并配有过压、过流、过热、隔离等多重保护,确保不损坏晶闸管等精密器件。
在后续工作中,国家电网江苏电力研究院将继续基于当前测试数据,开展换流阀性能分析与评估的创新研究,以促进电网安全运行。
优化机制创新,扩大共享
如何与更多的企业分享已开发好的技术和设备,让每个人都能分享电力发展的成果,一直是国家电网江苏电力研究院的研究方向。“在省级公司的领导下,我们建立了成熟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系,鼓励大家进行创新和成熟技术的产业化。今年4月和5月,我院的“黑色技术”——激光炮(即电网远程异物剔除器)分别中标宁夏公司2020年第一次物资招标采购和青海公司2020年第二次物资招标采购。江苏省电力研究院成果转化中心三级员工陈九林表示:“今后,我们将继续推荐个人巡更设备等其他产品,让兄弟单位分享电网科技发展成果。“。
(工作人员使用“激光炮”清除生产线上的异物)
近年来,国家电网江苏电力研究院积极优化机制创新,充分发挥技术和人才储备优势,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A 空为输电、变电和配电培育和提供先进实用技术的空间已经建立。与基层单位合作解决实际技术问题,与行业单位深入合作,积极瞄准能源互联网发展产生的重大关键技术,开展示范并取得成果,在电网故障诊断和智能消缺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全力实现从技术到产品的全链管理和营销推广,推进创新成果“资源库”、转化“智库”、推广“样本库”的创建,实现电网质量提升、效率提升和人才培养的双丰收,支持国家电网江苏电力“双创新中心+中创空室”、“省级管理产业单位+双创新基地”的“2+2”成果转化体系高效运行。(文字/图形刘彤、齐贝贝、陈郁、徐阳)
编辑:张洋
标题:科技赋权为“智力创造”注入新的动力
地址:http://www.3mta.com/xlxw/1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