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262字,读完约11分钟
是代表国家的徽章,是国家的重要象征。 国徽一般有来自国家的自然或社会的东西,用于表现该国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领导人之一,鲁迅在大众眼中是提倡新文化反对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战士其实他也受到了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熏陶,不仅有古文,还有优秀的美术设计基础,是优秀的设计师。 一般不知道的是,除了北大学的徽章是他的设计外,他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徽——十二章国徽的第一设计师。
十二章国徽
十二章纹的由来
十二章是古代礼服中常见的纹章。 据《衡平虞书益稷》记载,十二章始于虞氏时期,引用传说中舜帝时代的图形,迅速发展,最终形成十二种特殊的章纹,“帝(虞舜)日: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想成立会。 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绣为五色,彰施为五色,服汝明。 ”故也称为“虞氏十二章”。 宋蔡沈在《注尚书》中,详细说明了十二章纹。 “日、月、星辰,还取其照耀。 山,拿下那个城市。 龙,采取那个变化。 华虫,雉,取其文。 宗彝、虎、蝮蛇(一种猕猴),取其孝。 除去藻类,水草,那个污渍。 火取其明。 摄取粉米、白米、其营养。 唐,如果是斧头形状的话,拿那个切断。 黑色,为自己背过去,采取那个区别。 ”。 汉后,日月皆呈圆形,白天装饰金乌,月中装饰蟾蜍或玉兔。 星辰还是北斗七星。 宗彝通常是杯,杯里装饰着老虎和蝮蛇。
十二章纹
另外,据《礼记明堂》介绍,十二章纹也有可能是上古华夏族图腾融合的产物,“虞氏服音(黻)、夏后氏山、殷火、周龙章”。 这里推测十二章纹的原型应该是上古各部族或方国的图腾,以前是分开的,分别不相关,后来融合。
之后,这些章纹、刺绣和编织成为我国古代宫廷贵族的装饰。 两汉以后,十二章有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的寓意,因此成为皇室和贵族专用的记号。 洪武元年( 1368年),明太祖与朝臣协商,提出“祭祀天地、宗庙及正旦、冬至、圣节、朝会、册拜,皆礼服、玄衣”。 其中,“衣六章、绘日、月、星、山、龙、华虫、裳六章、绣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从此,皇帝的服装开始出现固定的十二章纹饰。
明宗嘉靖帝朝服像
到了清朝,由于满洲族是关外渔猎民族,所以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不如汉族明显,清宫后妃服装中也出现了十二章纹,至今为止在历代的后妃服装中也没有出现过。
宣宗道光帝朝服像
清朝皇帝龙袍的十二章纹
从右到左(第一排)的日子,月亮、星星、山(第二排)龙、华虫、黼、黻。 (第三排)宗彝、藻、火、粉米
清绛色丝金蟒蛇袴女袍
十二章除了帝王的服装,其中还有王公、医生的服装也可以使用的章,但不能适用所有的十二章来表示等级差。 如明制,太子和亲王穿九章服,郡王穿七章服。 明清的节属国也受到十二章纹的影响。 例如,朝鲜、安南、琉球等省属国的国王被认为是明朝郡的国王,国王是第七章。 但是,明允许朝鲜国王的衣冠为第9章,提到了亲王级。 所以朝鲜国王穿着第九章加冕服(无日月星),王世穿着第七章加冕服。 甲午战争后,朝鲜“独立”成立了大韩帝国,这一日俄控制下的傀儡皇帝的加冕服变成了最高级别的十二章加冕服。 另外,日本的天皇服也出现了类似的章纹。
民国初年袁世凯主张复古,政事堂礼制馆于民国三年( 1914年)发行了“祭祀冠冕制服”,总统穿的总统服也用十二章纹饰。
“祭祀冠服装制”
1914年,在祭天仪式上穿着总统祭服的袁世凯(左二)
三位青年大师设计的国徽
十二章国徽是1913年2月至1928年北洋政府时代的国徽,又称“嘉禾国徽”。 袁世凯偷国称帝,成立中华帝国期间,也沿袭为国徽。
电影中的十二章国徽
1912年8月,当时中华民国临时总统袁世凯钦点的教育部推荐课长:周树人(鲁迅)、许寿裳、钱稻孙研制作了国徽图案。 偶然的是,3人同是浙江人,又从章太炎师事,第二年是发音统一会的当事人(可以看到《澎湃信息私家历史》年6月25日“未继承的汉字标记的尝试:发音符号的历史”一文)。 鲁迅当时在教育部担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教育部钱事,主管社会文化、科学、美术等,因此国徽的设计任务也由此承担。 1912年8月28日《鲁迅日记》记载:“完成与稻孙、季市相同的国徽,交范(源廉)总长,一是十二章,一是旗鉴,还有简章二,共计四图”。
青年时期的钱稻孙、鲁迅、许寿裳
由于清朝黄龙旗,单独的龙受到当时大众的反感,鲁迅等3人选择了代表性的十二章作为国徽。 更重要的是,他们认为第12章包括中华的所有美德。 “美德最没有做好一切准备”。 十二章的国徽画法是嘉禾放在圭形五瑞图中间。 因为嘉禾当时提出了国徽的简图。 五瑞图后面是黼,黼面是粉米,黼上是日,黼下是山(山由篆文,斧下的曲线装饰带构成),黑(系两己背)填补了山的间隙。 龙的右边是龙,左边是华虫。 龙和华虫分别举宗彝(杯无虎蝮蛇),龙身上有火骄傲的装饰,戈负是月。 华虫嘴里叼着藻类,头上戴着三星。 这样把12个纹章都布置妥当了。 他们认为这样的安排是合理和协调的。 另外,还提到了一枚五穗嘉禾简纹章、一枚曲线式双穗嘉禾简纹章。
十二章国徽分析
十二章国徽是由以前传下来的文化和西方文化结合而成的。 以前流传下来的礼服上的十二章纹散落在和服各处,没有融合。 十二章的国徽非常紧凑,显然参考了西方国徽、章纹的布局。 西方纹章自诞生以来是以盾牌为中心的核心模式,附带其他部件。 唐可以看作是盾牌的变体。 西方徽章盾牌的左右两侧是“帮助盾牌者”,由人物、动物或传说中的神兽填充。 《龙》和《华虫》扮演这个角色。 另外,构成“山”的饰带的展示方式也完全是西式的。
还有期间的英国国徽
1913年2月,国徽正式公布。 《教育部编纂所月刊》第一卷第一卷发表了《国务院国徽拟图证明书》,证明国徽使用十二章,附有国徽图。 公文上没有签名,但根据鲁迅的日记和钱稻孙的回忆,文件被证明来自鲁迅之手。 这篇古文受到教育部人们的称赞。
国务院国徽拟图证书( 2005年版《鲁迅全集》)
1913年11月27日,外交部总长孙宝琦发出“交字第22号”的训令,要求驻外使领馆的门首挂国徽。 从训令中也可以看出,原来的图案和证明书被送到天津造币工厂,指定了其工厂代铸国徽模型。
14北洋政府外交部驻外大使馆关于悬挂国徽的训令
1977年夏天,中国货币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吴凤冈去鲁迅博物馆查阅鲁迅收藏的古钱,在保管目录中发现了“袁世凯时期国徽团铅模一件”的记载,捐赠给了金稻孙。 他当时还是提出了十二章国徽的图案、铅质和阴文。 这就是鲁迅三人和国徽一样的物证。 1981年版《鲁迅全集》没有收录《国务院国徽拟图证明书》,但有关日记附有三人同拟国徽的注释。 2005年,新版《鲁迅全集》出版,卷8《集外集拾遗补编》已经收录了这篇文章。
2005年版《鲁迅全集》的封面
2005年版《鲁迅全集》卷8《集外集拾遗补编》目录
龙凤币应该称为十二章国徽货币
钱币收藏界有一种珍品叫“龙凤币”,是民国12年( 1923年)在天津造币厂铸造的。 现代人大多不知道十二章,而且误认为华虫是凤凰,所以这种货币在藏界被称为“龙凤币”。 事实上,应该被称为“十二章国徽货币”。 如上所述,这家工厂年轻时获得过十二章的国徽模型,所以他们是可以铸造这种货币的理由。
最初的“龙凤币”是银币,这种货币的正面中央是“十二章国徽图案”,沿上缘写着“中华民国十二年造”,背面两侧是嘉禾,中央竖着写着“壹日元”的文字。 这两个文字有大、小两部分,所以分为大写版和小写版两种。 此外,辅币1角2角少量发行,同年金币也发行,分为大小写两种。 民国十五年,直隶督军褚玉璞也被命令铸造银辅币一角和一角两种,是只在北京、天津地区流通、可见的“龙凤币”最多的一种。 同年,山东张宗昌也试铸了十元和二十元金币两种。 张作霖铸造了“海陆空大元帅”的1元纪念货币、10元银币,全部采用了“十二章国徽图案”。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金银币越来越罕见,比如张作霖拾圆龙凤金币在世界上只剩下两张了。 今年7月,拍摄于西陵印社春天,张作霖伍拾圆龙凤金币以908.5万元成交,成为新的民国货币王。
1923年龙凤币
张作霖伍拾圆龙凤金币
北洋政府之间,在外交部门的力量下,采用十二章国徽的其他东西也大量出现。 当时海外大使馆寄给华侨的国籍说明书和其他说明书的封面也采用了十二章国徽。
928年墨西哥大使馆发行的华侨国籍说明书
1928年11月16日驻新加坡领事馆发行的说明
有兴趣的是,这十二章的国徽图案后来开始被用作藏书票。 浙江兴人徐恩元用十二章国徽作为自己藏书票的图案。 他曾任货币制度局副总裁,是十二章国徽货币的重要参加决定者之一,对十二章的图情有独特的表现。 另外,国内还出现了十二章的国徽首饰盒等东西。
徐恩元藏书票
十二章国徽首饰盒
海外滩有与外滩平行的江西中路。 这条路当时被称为“小华尔街”,但许多华商金融机构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与堆积如山的外商银行不同的抗礼之势,是近代中国民族金融业的缩影。 位于这里的金城银行大楼建于1926年。 背靠外滩万国建筑群,建筑样式是欧洲文艺复兴的样式。 这座楼是中国人开设的银行建筑中研究最多的,是银行创始人周作民邀请建筑泰斗庄俊设计的。 鉴于大楼建于当时的英租界中心区域,公路对面是公共租界的工部局大楼(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上海市政府从枫林桥转移到了该大楼)。 。 有拳拳爱国心的周作民,特意在正门门楠上雕刻当时的十二章国徽,显示了国家主权。 这栋楼是今天位于江西中路200号的交通银行上海分行大楼。
金城银行大楼旧影
上海公共租界工业局章纹
1947年《上海市行号地图》中的金城银行及工部局大楼
1928年东北易旗帜后,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取代了北洋政府。 当时,国民党制定了《中华民国国徽国旗法》,国徽使用了国民党党徽的图案,十二章国徽废除了。 由于国民党22年的统治,现代大众对民国国徽的印象只停留在十二光的青天白日,对十二章国徽反倒鲜为人知。 现在工部局大楼的国际国徽都没有保存,但金城银行的十二章国徽还没有消失。 历史有时这样意味深长。
交通银行上海分行大楼现在的样子
(上海交通大学王佳亮也为这篇文章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苏晔、李菊:《机制钱掌故——中国金银铜镍货币选录》,中国金融出版社,1992年8月
孙浩:《十二章国徽和龙凤银币考略》、《中国硬币》,年第五期(本文来自澎湃信息,越来越多的原始信息请下载《澎湃信息》app )。
标题:热门:鲁迅怎么设计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徽
地址:http://www.3mta.com/xlxw/19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