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25字,读完约4分钟
在今天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一个文化热点引起全世界的讨论。2019年,话题无疑是中国动画电影《查娜》及其图书热。中国读者热衷于讨论票房,而太平洋彼岸的读者则关心查娜的形象和性格。看着这些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宗教、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的读者的反馈和评论,我们不禁会想起以前类似作品所遇到的跨文化冲突,比如改编自神话传说的书籍和影视作品,比如《白蛇传》、《七夕》、《梁祝》。
如何通过中国神话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众所周知,神话是一个处于精神发展早期的民族的文化叙事,而中国的神话是中华民族祖先对世界万物的最初想象,也是人类对世界地位的最初设计和安排。以《山海经》为例,除了人们所熟悉的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神话,如“天天夸父”、“女娲补天”、“龚宇移山”之外,还有大量的中国宗教信仰图腾,如山、水、草木、鸟、兽、龙、蛇等,这些都是中国文化在价值层面上回答人的起源、人的本质、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诸多问题的根源。可以说,神话和传说是中国文化核心价值观最早、最浪漫的表达。
例如,关于人和世界万物的起源,中国古代认为“万物皆生于气”,即在“气”的层面上,人可以和万物一起说话。这使人们处于与世界上所有事物平等共存的地位。人与万物和谐、平等、共存的价值观深刻影响了中国哲学、伦理学和道德的发展和演变,因此,今天,中国在处理国际政治事务时,倡导和谐宽容、文明互鉴等政治理念,这些理念都具有中国传统世界观的特征。当这些推测性的价值观被中国文化圈之外的人传播时,就没有故事或传说那么生动了。动画电影《查娜》以两位互不相容的大师的诞生开始故事。人的生命始于“气”。善的“气”创造一种“奥冰”,恶的“气”创造一种不可思议但又不好的性格。这生动地传达了中国古代世界观对世界起源的思想判断。也正是在这个层面上,查娜吸引了海外读者的注意力。
可以说,在阐释中国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和向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国神话和中国传说,有意识地扩大和挖掘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元素,往往可以事半功倍。至此,“查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这与不同读者生活的宗教、语言和文化领域密切相关。当今世界可分为三大文化区,即中国文化区、基督教文化区和伊斯兰文化区。在每一个文化领域,都有一个由宗教信仰、历史传统和语言规范组成的文化意义体系。
以万物之源为例,中国文化领域基本上认同气构成万物的观点,而基督教文化领域则普遍接受上帝创造万物的观点。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人和万物是平等的,在“气”的这个层面上,人和万物仍然是相互沟通的。金、木、水、火、土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根据属性对世界万物进行的分类,五行思想深入人心。因此,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人们普遍认为用菊花泡茶清热,吃莲子解毒。自然界的每一种植物和树木都存在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与中国文化圈的人相比,基督教文化中的山、水和植物根本无法与上帝相比。因此,中国文化中的这些观念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大的分歧,有些是宗教性的,有些是由传统形成的,有些是由不同的语言规范带来的。
所谓的世界表达就是超越甚至穿透这个隔膜。笔者长期关注和跟踪海外读者和观众对中国代表性文化艺术的反馈,发现了许多跨文化交流的生动案例。例如,许多欧美读者无法理解中国传说中白蛇的爱情故事,因为蛇本身的形象使人退缩;许多读者欣赏蝴蝶爱好者对爱情的执着,但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变成了蝴蝶。蝴蝶是短暂而脆弱的生物。这些都是跨文化交流带来的难题。
中国神话的世界表述需要更进一步。现在,中国的一切都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因此,一个大国的文化心态应该是:胸中有数千条生命,文字中充满神灵,有意识地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中汲取营养,通过生动传神的故事,以世界不同宗教、语言和文化区域的人们都喜欢听到和听到的方式,以微妙的方式传播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是中国神话和传说改编的恰当含义。(北京外国语大学何明星教授)
人民日报海外版(07版,2019年12月26日)
编辑:张洋
标题:告诉世界关于中国神话
地址:http://www.3mta.com/xlxw/2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