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32字,读完约3分钟
《紫禁城的自然历史》影本记者李云舍/光明图片
光明日报,北京,7月22日。22日,《紫禁城的自然历史》在北京紫禁城的故宫博物院上映。这套关于自然历史的综合读物是由紫禁城出版社和中信出版社联合出版的。该书共分三卷,分别为《清宫儿童动物志》、《清宫儿童鸟类志》和《清宫儿童航海图》。
该书以故宫博物院藏《清宫动物谱》、《清宫鸟谱》和《清宫海厝图》为蓝本。其中选择了120种陆地、天空空和水的神奇动物,现代自然历史打破了人文与科学的界限,讲述了神奇动物的有趣故事。
记者了解到,清代乾隆年间,宫廷收藏的动物插图《动物谱》、《鸟谱》、《海厝图》是中国古代动物物种传承下来的一套杰作,在中国古代文化科技史上实属罕见。
从乾隆十五年(1750年)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乾隆亲自召见了两位重量级宫廷画家俞生和张维邦,绘制了十余年的鸟谱和动物谱。这两部书中所有关于动物的文字解释都是由乾隆八大臣共同完成的。俞生和张维邦吸收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知识、文化和艺术,采用了当时西方传教士刚刚传入中国皇宫的西方绘画的光影技法,完美地结合了中国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海厝图”是康熙年间民间博物学家聂黄绘制的。几十年后,他走访了全国各地的河流和湖泊,进行了考察和积累。“海底断层”的含义是多种多样的。汉代以前,人们用“海洋断层”来指代各种海洋生物,后来逐渐成为海洋生物和海鲜的总称。据故宫博物院书画部副研究馆员文锦祥介绍,“海厝图于雍正四年(1726年)归清宫所有。”
海措地图描绘了300多种生物物种、传说中的后生动物和非生物材料。在《清宫错海》中,根据每种动物的特点选出了40种。
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记者不禁为聂黄的绘画风格所震惊——他的色彩大胆,造型夸张,所有的作品都“傻”了。他还用简单而诙谐的语言解释了画中生物的来龙去脉,读起来令人难忘。
例如,在海厝地图上有一种“井鱼”。聂黄说,它生活在海洋里,头上有一个洞,可以储存水并把水喷出来。当它喷水时,渔民将竞相接受并储存在容器中。因为海水是苦的,井里的水是淡的。读完《青宫错图》,你就会知道“井鱼”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鲸鱼”。
《故宫自然史》的三卷本都使用这种方法:挑选40种动物,在讲有趣的故事时融入古诗、成语和历史典故。为了方便儿童的查询和识别,书中的每一种动物都有一张专属的“信息卡”,记录原始名称、现代学名、拉丁名、动物头,以及古代动物绘画中的生活习性、栖息地和技巧。考虑到有些动物的名字很难被孩子们识别,每本书都附有一个漂亮的书签,这也是一个注音表。当遇到生词或难词时,你可以不用查字典就能读完整本书。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表示,故宫博物院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故宫博物院有责任和义务促进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播。紫禁城的自然历史是一套儿童自然历史书。他希望这套书能起到“桥梁”的作用,让更多的孩子通过它走进紫禁城,爱上紫禁城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李云)
编者:张嘉诚
标题:紫禁城的自然历史在北京发布
地址:http://www.3mta.com/xlxw/2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