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00字,读完约4分钟

清明节期间,河北省谷城县正口镇的“运河第一湾”两岸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绿色薄纱,在细雨中显得幽静。

河北:让千年运河的脉络永远流淌

历史上,大弯左岸长约2.5公里,接近180度,经常受到水流的影响,因为大弯、急流和洪水年很容易冲垮大坝。

河北:让千年运河的脉络永远流淌

古城县文物局局长蒋玉玲站在大堤上介绍道:“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至1947年,政府在左岸河堤薄弱处先后修建了6座挑坝,6名危险工人,以‘抑息抑潮’。这位官员还带领当地人在河堤上种植了大量的柳树。洪水来的时候,柳树从树干中间锯下来。巨大的天篷横跨在河面上,用来“清扫洪水”,树上堆满了稻草捆,用来挡水和减速。减缓冲击,保护大坝。”

河北:让千年运河的脉络永远流淌

如今,历经数百年的无数洪水,体现古人智慧的六座挑坝和一棵排洪柳树依然屹立不倒,成为古城县75公里长的大运河上最灿烂的文化遗产。近年来,姜玉玲等当地专家学者足迹遍布运河两岸及周边村庄,挖掘出70多处文物和水利遗产。

河北:让千年运河的脉络永远流淌

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永恒的背景是体现千年文脉的运河文化。河北大运河由北运河、南运河、渭河和渭河组成。它流经廊坊、沧州、衡水、邢台和邯郸,全长近600公里,连接海河和黄河。

河北:让千年运河的脉络永远流淌

据河北省文物局负责人介绍,河北省大运河的航道基本没有改变。这里有许多原始生态遗迹,很少重建运河。这里有古代码头、古代堡垒、古代碑文、古代城镇、古代村庄遗迹和桥梁、大门、水坝、仓库、寺庙、寺庙和塔。遗址类型齐全,价值高,在中国大运河中占有重要地位。大运河成功申报世界遗产,其中沧州-衡水德州段(河北段)、廉贞谢家坝、花家口危险工人2.1段等。

河北:让千年运河的脉络永远流淌

据报道,河北省是第一个开始并完成大运河资源调查的省份,也是较早完成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的省份。目前,大运河文化带(河北段)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河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方案和河北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规划已基本形成。

河北:让千年运河的脉络永远流淌

记者了解到,河北省已完成了世界遗产申报项目的河流保护展示部分,清理了遗产部分的柴火和生活垃圾,在廉贞和吴桥部分的堤防顶部铺设了砖砌道路,并建立了100多个相关的保护古迹,进一步改善了遗址及其周边环境。对列入遗产的两点部分进行月度检查和数据录入,上传至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综合平台,每年完成年度监测报告。

河北:让千年运河的脉络永远流淌

同时收集整理了河北各遗址的基础资料,编制了“沧州大运河”、“邢台运河风光”、“邯郸运河碑文”文化系列。沧州博物馆推出的“河北大运河文化展”是河北省唯一一个大运河文化和遗迹的专题展览。

河北:让千年运河的脉络永远流淌

大运河文化的发掘和整理也有热情的民间人物。郝金龙,河北省谷城县退休干部,主修植物学。他运用自己严谨求实和科学论证的特长,骑着自行车走遍了全县,走访了村庄,走过了田野,探索了窑坑。经过他的详细调查,一些古河流的位置、流向和埋藏深度可以精确到米。他主编的《古城探源》一书详细论证了旧城运河的特点、地位和作用,以及水系变迁的历史,得到了中国水利科学研究院的认可,补充了大运河的水利文化史。

河北:让千年运河的脉络永远流淌

为了深入挖掘大运河的文化内涵,加强研究和保护,河北省组织了一次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发现了1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00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349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衡水市通过“水运印象、码头名人”等主题活动,探索运河水运文化和民俗文化。邯郸市绘制了运河的“文化地图”,并建立了运河信息的“电子档案”。

河北:让千年运河的脉络永远流淌

“这座古城融合了赵岩、齐鲁和中原文化。境内大运河是古代水陆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丰富的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水利文化遗产是运河文化的鲜明“胎记”古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秦立堂表示,目前,大运河文化全面、系统、严格的考古发掘任务依然繁重,对大运河多元价值体系的研究还不够,深挖和保护所需的专业人才还比较缺乏。有些工作迫在眉睫,我们必须与时间赛跑。我们必须以日夜兼程的精神承担起“保护、继承和利用好大运河”的责任。(王敏)

河北:让千年运河的脉络永远流淌

编辑:张洋

标题:河北:让千年运河的脉络永远流淌

地址:http://www.3mta.com/xlxw/2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