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62字,读完约7分钟

初冬,小雨。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里,一条蜿蜒的走廊隐藏在树丛中。在画廊里,几十个孩子兴高采烈,或体验泥板,或探索宫殿建筑,或聆听考古和盗墓的区别。他们似乎一点也没有被从茅草屋檐上落下的雨滴所打扰。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传承千年文脉

如何使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更好地融入公众生活?近日,第八届全国考古遗址公园联盟联席会议在湖北武汉召开。联盟的36个上市单位和67个项目单位共103个单位参加了会议,会议的主题是“L&P &生活@公园@考古”,并讨论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新发展道路。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传承千年文脉

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一方面涉及千年背景,另一方面维系着后代的遗产。自2010年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公布以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让文物走向大众,也向世界展示了完整真实的古代中国。每个公园都成了一个地方的文化象征和历史记忆,引导人们追根溯源,寻根寻魂。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传承千年文脉

考古第一:明代古人的规矩

“良渚考古,正如张仲培先生所说,不要寻找墓葬,不要寻找珍宝,而要寻找国家。目前,我们考古学的重点是寻找五千年前失踪的人。”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党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陈守田说,重视考古研究,夯实保护基础,是良渚遗址保护的重要做法之一。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传承千年文脉

河南省新郑市旅游文物局局长赵认为,考古是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特色,考古必须放在首位。考古是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先决条件。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传承千年文脉

谈到良渚考古队,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何俊峰坦言:“多年来,有一批稳定、高素质的考古队,不仅从事考古工作,还参与大型遗址的保护和展示,参与过程的方方面面。我们对此非常羡慕。”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传承千年文脉

与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样,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也拥有稳定、高水平的考古力量。今年10月,武汉大学、芝加哥大学、盘龙城遗址博物馆等单位合作成立了盘龙城中美联合考古队。另外,盘龙城遗址采用边发掘边开放的方式。盘龙城遗址博物馆馆长林菀说,游客可以欣赏考古学家揭示的古代社会的真实面貌,并亲自参与考古发掘。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传承千年文脉

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立以来,学术研究和文化普及丰富多彩。根据国家文物局今年10月发布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发展报告》,从2014年到2016年,前两批24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共支持了207个考古科研项目和365项学术活动,产生了630项研究成果,包括48份考古发掘报告或简报。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传承千年文脉

然而,许多遗址尚未完成系统的考古调查、勘探和绘图,特别是对有数千个气象的地下;考古工作、遗址保护和公园建设中的“双皮”现象依然存在;考古和研究成果对遗址展示和利用没有明显的支撑作用。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传承千年文脉

寻找考古学支持的城市记忆;依靠保护,见证这座城市的历史。

夯土、木柱、泥管……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遗址本身,在最少干预的前提下解读和再现遗址,盘龙城要求工程建设符合学术标准,采用现代科技材料和3D打印技术,在距宫殿基地一米多的地面上恢复3500多年前的“睡朝前”的宫殿格局。根据行业评价,盘龙城遗址保护展示项目是目前国内最好的项目,尤其是盘龙城遗址宫殿区的修复展示效果,是国内大型遗址保护展示的典范。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传承千年文脉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昌平指出,在伟大遗址的保护中,总会有一个水平相对较高的省级考古研究所,甚至是中国社科院和高校的考古队。伟大遗址的管理机构和考古机构之间的合作可能是伟大遗址保护的核心。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传承千年文脉

融入生活:打开时代的新面孔

“如果你真诚地付出,事实上,从城市到市民,它可能会给我们更多的回报,甚至是我们无法想象的。”金沙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党委书记朱对此印象深刻。他回忆说,在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公园开放了所有的公园,允许市民进入博物馆进行减震。为了让每个人都走出阴霾,公园探索如何使用彩灯、鲜花和其他艺术形式,以另一种方式和渠道拉近公园和市民之间的距离。从那以后,公园从2009年春节开始举办“成都金沙太阳节”,这是一项大型春节文化公益活动。如今,金沙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每年举办150多项活动,太阳节已经成为国际著名的节日。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传承千年文脉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张玲说,圆明园的“踏脚节”、金沙的“太阳节”、汉阳陵的“银杏节”和红山的“葡萄节”都已成为当地著名的文化活动。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传承千年文脉

通过展示提升城市精神;以活动为桥梁,渗透城市生活。

头顶是太阳、月亮和星星,脚是时间过程。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刚刚参观”的典型文物让人们领略了几千年的沧桑;“小考古学家,镇守盘龙城”,孩子们手持铁锹,蹲在探险队里刮胡子,欣赏考古发掘,并为文化传承打下基础;享受听、看、想的盛宴,在金沙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欣赏歌舞剧《孙珅鸟》、杂技剧《神奇金沙》和动漫电影《梦回金沙城》,通过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体会金沙的文化内涵...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传承千年文脉

各种活动,如文化展览、社会教育活动和艺术创作,使考古遗址公园和公众有了情感维护。考古遗址公园不再是一个冰冷的“教育基地”,而是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16年,前两批24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接待了8000多万游客,其中包括近4472万免费游客。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传承千年文脉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很多网站展示手段简单,设计相似,可视性差,价值解读不足,现场展示效果差。让人们带着喜悦而来,带着失望而归,成为“来此旅游”的最佳去处。这些都使得公园的实际利用效率偏离了建立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初衷。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传承千年文脉

如何使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拥有丰富的藏品、研究成果、空间空房间等资源,并将其转化为受公众欢迎、深入人心的展览、文化创意产品和社会教育?让每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展示国家形象、凝聚民族精神、传承地域文化、塑造城市特色的文化圣地?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传承千年文脉

全国考古遗址公园联合会第八次联席会议形成的“武汉共识”十分明确,坚持国家主导、积极保护、协调发展、造福民生,充分考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文化需求,努力拓展社会力量的参与模式,真正实现公园的共建共享。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传承千年文脉

中国旅游研究院区域规划研究所所长吴风林认为,应该整合文物、社区居民和外国游客,创造一种古今交融、物我互动、主客共享的生活。同时,正如年轻人所想,多维应用动画、游戏、虚拟现实、次要元素等元素,创新文物活化方式。用生动的方式讲述历史,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文化。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传承千年文脉

“遗址公园是文化旅游产业整合的最佳载体,也是文化旅游产品创新的最佳场景。”长期深入培育文化旅游的企业负责人彭婷婷表示,遗址公园要创新遗址解说,做好历史叙述者;创新现场旅游方式和创意旅游产品,成为良好的文化传播者;塑造文化品牌,做好发展向导。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传承千年文脉

前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刘曙光呼吁,不仅要吸引游客,还要把观众培养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观众可以对博物馆和遗址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有自己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并从参观和教育活动中得到教益,这才是遗址公园的真正功能。(夏静、张锐、石梅)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传承千年文脉

编辑:张洋

标题: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传承千年文脉

地址:http://www.3mta.com/xlxw/3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