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72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一些地区制造业的发展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是什么,产业结构升级能否实现,未来创新驱动的前景如何等。,已经成为外界讨论和关注的焦点。在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许多英国经济学家表示,要准确把握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必须改善和优化中国制造业近年来的内部发展环境。
最近,对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的分析往往与劳动力供给挂钩,人们认为中国沿海地区劳动力供给不足和价格上涨将侵蚀其成本优势。然而,诺丁汉大学中国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学教授姚认为,近年来,中国快速的基础设施建设成功地激活了中西部地区长期被低估和闲置的土地、劳动力等自然禀赋,这将成为支撑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优势来源。伦敦大学乌尔里希?弗里茨教授还认为,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和改善将使制造业企业在未来充分享受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和土地等资源优势。专家们的观点与英国经济学家智库2014年底关于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的报告相似。根据《经济学人》信息部的报告,到2020年,虽然中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将继续上升,但在中西部省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下,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经济体相比,将保持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不是简单的以比较优势为导向的产业集群转移,而是现有产业的再升级。姚说,中国的整体工业技术、效率和环境保护能力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沿海地区以往的发展相比,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的发展在生产技术、企业管理和产业布局上有了明显的变化和提高。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博宏教授认为,当前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发展不仅呈现出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而且呈现出明显的产业集群效应,这对提升制造业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接受采访的专家一致认为,未来中国制造业结构升级的关键在于建立创新驱动模式。乔纳森,英国官方智库国家经济和社会研究所所长?Botes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经济体普遍开始重视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未来,中国的制造业,尤其是东部地区,将在向产业链上游转移的过程中面临激烈的竞争。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真正的创新动力是唯一的选择。长期关注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小兰教授表示,中国政府一直十分关注企业的创新能力,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对研发和教育的高投入。目前,“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具体措施的迅速出台,直接反映了政府增强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决心和信心。
关于中国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前景,傅小兰认为,中国制造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外部环境较以往有了明显改善,这明显体现在政府的创新激励机制上。目前,在推动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摆脱了以前政府和市场“二分法”的立场。政府在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在前端创新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在激励机制方面,创新人才的管理评价机制和创新资源的配置机制也建立了更清晰、更科学的框架。未来,在保持基础教育和前端创新投入的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完善和梳理自主创新政策框架的细节、促进国际合作和加强创新科研来提高中国制造企业创新发展的能力和效果。
皇家工程院院士林建国教授重点阐述了“走出去”战略对企业创新发展的推动作用。林建国说,几乎没有一家国际知名的制造企业是“闭门造车”的,通过科研合作广泛吸收各国先进技术是世界级制造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企业开始“走出去”,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不可避免地促使它们加大对科研和创新的投入;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企业开始重视与海外研究机构的合作,更深入的科研创新合作将有助于中国制造企业提升核心竞争优势。
标题:英国经济学家:多重优势助力中国制造业发展
地址:http://www.3mta.com/xlxw/8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