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67字,读完约7分钟
特约记者赵东北京报道
全国碳市场建设稳步推进。
根据中央政府的生态文明改革计划,NDRC正在大力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在4月15日举行的第九届中国新能源国际峰会论坛低碳减排专业论坛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气候司国内政策与合规司司长姜表示:“201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重点关注碳排放交易总量设定和配额分配方案,推进碳排放交易管理法规的出台, 建立碳排放权交易监管和评估体系,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积极开展能力建设,为2016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顺利启动做好前期准备。”
此外,指出,下一步要加强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的指导和支持,确保试点工作全面稳步深化,全面进入实际交易阶段,逐步完善交易体系建设,做好碳交易市场的运行和管理工作。
据了解,本次论坛是“低碳中国之旅2015——低碳中国媒体之旅”系列活动之一,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气候司、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旅游促进会绿色旅游基金等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的主流媒体引导。
在七个试点项目的基础上,全国碳市场建设路线图、试点碳市场转型和活性炭市场要素成为业界各方关注的焦点。
飞行员出去了
顶层设计对国家碳市场的建设至关重要。
据江介绍,今年年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碳排放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发布了14个重点行业的温室气体核算和报告指南,建设和运行了国家碳交易登记平台。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重点推进碳排放交易总量设定和配额分配方案,推进碳排放交易管理制度的出台。
北京金城通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晓珂认为,除了国家层面的立法外,地方执法的执法力度还需要加强,配套规则要透明、公平、公正,同时中央和地方的权力要合理分配。
北京环境交易所副主席周伟说:“政府应该考虑适当的权力下放,让市场真正发挥作用。”同时,周成认为,顶层设计应考虑试点省市的灵活性,确保从试点碳市场向全国碳市场的平稳过渡,这些政策应尽快清晰明确,为相关各方提供决策依据。
深圳碳排放交易中心副主任葛兴安认为,从服务全国碳市场的角度来看,试点地区应该走出去,与非试点地区合作。葛兴安进一步解释说,大多数非试点地区在碳交易的实际操作和管理方面没有经验。
试点区与非试点区的合作可以作为国家发改委对非试点区能力建设的补充,因为根据现有框架,全国碳市场建立后,省发改委有权监督管理全省的配额分配、排放报告和核查报告,非试点区需要包括配额分配方案设计、总量设定、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国家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碳市场管理部副主任张欣从试点和非试点地区准备全国碳市场的角度出发,认为“试点地区面临的挑战远远大于非试点地区。”
针对试点过渡的困难,张欣以配额为例,进一步说明试点配额能否继续存在,如果继续存在,是否可以同质化,实现交易,包括试点碳市场同质化和试点碳市场与国家碳市场同质化。
对此,张欣建议,在全国碳市场建设之初,试点碳市场可以努力转型为地方碳市场,可以从政策上适当延伸,逐步解决同质化问题。ccer也可以作为试点定额转换的参考。
创建一个开放的交易平台
在融入全国碳市场的过程中,试点仍应注重为排放控制企业服务。
针对mrv,张欣建议试点应积极向国家碳交易主管部门反馈经验,如排放因子、燃料热值等关键参数的选择,使全国统一的mrv方法更具可操作性、适用性和科学性。
由于政府不能持续承担重点排放单位的核查成本,碳核查业务必将走向市场化和产业化。然而,目前,大量的人才和专业机构已经在试点地区得到了培训。张欣认为,这些机构应该努力成为国家核查机构。
关于登记系统,张欣表示,全国碳市场统一后,地方登记系统可以升级为地方碳资产管理系统,其服务功能可以扩展,如碳价格评估、风险评估和预警。
在全国碳市场建立大量的交易平台是不可能的。张欣指出,“碳市场,尤其是碳市场建设的初期,交易量有限。如果分散到多个交易所,既不利于碳价格的发现,也不利于主管部门。交易所管理,试点交易所之间可能会有激烈的竞争,甚至恶性竞争。”
张欣表示,在一个地方开户并在全国范围内使用是完全可行的。
张欣指出,交易所也有类似的政策和技术,这也是国家认可的。在现行政策框架下,试点交易平台可以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形成开放的交易平台。
在构建全国碳交易市场的过程中,张欣认为“试点交易所可以承担碳资产管理的职能和碳交易市场评估的责任,通过长期的、通用的评估工具减少全国碳交易市场设计的不确定性。”提高政策的科学性。”
加强金融创新的风险控制
在激活碳市场方面,周成认为可以通过降低排放控制企业参与碳交易的门槛来扩大碳交易的规模。以北京碳市场为例,周伟解释说,“今后,我们可以考虑将排放控制企业的门槛从每年排放1万吨二氧化碳降低到5000吨,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市场中来。”
除了控制企业,个人投资者的参与也非常重要。目前,除上海外,六个试点省市对个人投资者开放。据周成介绍,目前北京试点约有30个自然人账户,其中涉及交易的很少,大多数都持观望态度。
上海证券交易所(Shanghai Stock Exchange)副总经理许斌认为,引入个人投资者需要一个特殊的销售团队和方便、安全的开户等基本条件。
除了直接参与碳交易,个人投资者也可以通过购买碳金融产品间接参与。以中国建设投资信托最近发布的“涌泉第一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赵晋盈碳)”为例,在加入信托计划的24位客户中,信托计划吸引了23位自然人客户。
"目前,许多碳金融创新产品是不可再生的."深圳碳交易所副总裁葛兴安指出,在已开展的金融创新产品案例中,参与排放控制的企业往往是能源和制造业的大型企业,配额巨大,财务状况良好。然而,这些典型企业的案例并不能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减排融资问题。
以目前北京和深圳碳市场的融资回购为例,葛兴安进一步指出“中小企业的实际操作并不容易。”他强调,碳金融产品应该“创新和规范,使所有有需要的企业可以有一个融资渠道,可以开放。”
招商银行郭进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季承表示,一个好的金融创新产品应该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首先,风险是可控的。设计产品时,应充分考虑交易结构和产品要素方面的各种风险。二是提高产品分销的参与度。据报道,未来招商银行将考虑通过银行、p2p、众筹等平台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最后,产品的最终方向。目前,碳市场的投资范围和产品有限,这只是考验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和产品设计能力。未来,配额和ccer应扩展到上游和下游,碳市场投资和实体经济投资应结合起来。
对此,国家电网上海志信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钱峰表示,“在碳市场的早期阶段,任何动荡都可能对市场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碳金融创新的风险控制非常重要。”张欣还指出,碳金融创新应该适度。
许斌建议主管部门成立专门的风险监控部门,以鼓励金融创新并评估相关风险。
标题:全国碳市场:试点过渡重在服务 金融创新要适度
地址:http://www.3mta.com/xlxw/9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