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62字,读完约3分钟

近日,由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和宋庄书美术馆联合主办的主题为“艺术参与社会建设的时代”的第二届中国艺术乡村建设论坛在北京宋庄举行。会议的一个鲜明主题是倡导艺术家和艺术人类学家在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美丽乡村的建筑艺术大有可为

近年来,在国家顶级设计和民间文化的共同努力下,乡村建设呈现出多主体参与、整体多元化发展的良好态势。然而,在一些地方,也存在着诸如片面思维、单一方式、盲目模仿和粗略相似等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思想认识、规划设计、项目管理等方面对症下药,其中嫁接艺术的力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美丽乡村的建筑艺术大有可为

康德说:“人不仅是政治人、经济人,也是审美人!”从原始社会开始,审美活动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产生,并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漫长历史中,审美活动,尤其是艺术活动,在人类文明的积累和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方李莉研究员在研讨会上发言时,从人类学的角度观察了艺术与社会关系的三个变化,即现代艺术开放的三个阶段、结构化的“行为艺术”和艺术社会实践。她认为在当代中国,许多村庄不仅应该变得富有,而且应该变得美丽、时尚和生动。这实际上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在这种变化中,艺术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激活、浓缩、组合文化思想的颗粒和散落的文化孢子,创造一种更接近自然、更符合人类心灵的环境和氛围,实现乡村文明的深度复兴和有效提升。

美丽乡村的建筑艺术大有可为

事实上,近代以来,在工业文明和帝国主义的压力和压迫下,面对中国农村衰落的现实,颜、、梁漱溟、杨凯道等知识分子为改变中国农村面貌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解决了民族独立和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中国农村问题的解决才能真正有坚实的基础。当代中国的国力大大增强,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农村建设问题再次出现。如今,艺术家们活跃在乡村建设领域。在这次宋庄艺术乡村建设论坛上,许多艺术家分享了他们对乡村建设的案例、经验和思考,发人深省。甘肃省天水县石碣子村的案例引起了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在艺术家的努力下,这个只有13户人家的最贫困的小村庄变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迪达美术馆,成为了一个象征性的文化符号,有效地实现了提高村民素质、推进村庄文化建设、脱贫致富等多重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建设艺术之乡功能的生动体现。令人鼓舞的是,如今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美丽乡村的建筑艺术大有可为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定义为“人民日益增长的改善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发展之间的矛盾”。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至今已有36年了。在这36年里,大多数农村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农民的需求也从“物质和文化需求”转变为“改善生活的需求”。秘书长习近平也在他的报告中提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农村振兴计划”。可以预见,在实现这一宏伟计划的过程中,具有历史责任感和进取精神的艺术家们,将为解决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矛盾作出贡献,为中国农村建设史和文化艺术史写下一个完整而辉煌的篇章。(安

美丽乡村的建筑艺术大有可为

编辑:刘琼

标题:美丽乡村的建筑艺术大有可为

地址:http://www.3mta.com/xlxw/3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