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11字,读完约3分钟
根据最近发布的京津冀蓝皮书,北京人口控制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该定居点需要多个部门审批,准入条件与规模控制之间没有有机联系。这些审批权分散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和改革、规划、统计、公安等部门。专家认为,北京、天津、河北等水平较高的综合协调部门应协调好人口规模调控、合理布局等相关事宜。
坦率地说,人口管理涉及26个单位的41个部门,这不是一个合理的现象。九龙的多管齐下和水资源管制不但不符合管理科学,而且经常导致各种做法的搪塞、低效甚至无效。对于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人口管理需要找到一种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有必要合并一些重复审批,减少审批涉及的职能部门数量。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这些职能都需要集中在一个部门。相关专家建议,已建立的协调机构的职能应包括根据三地人才发展需求和户籍制度改革要求,协调检查各部门结算指标的使用情况,对户籍人口迁移实行“一笔到位”审批制度。如果在理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其他机制之前设立这样一个强有力的审批机构,审批效率可能会提高,但寻租的空空间会相应增加。
事实上,城市人口审批和安置的主要问题,尤其是在特大城市,不是效率,而是公平。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制度环境更好,市场更规范,在教育、医疗等条件上有优势,软实力优于其他二三线城市,吸引了大量的人进入。在这里,他们可以给孩子良好的教育,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甚至实现他们的创业梦想。
能进入大城市的人一定会去,不能进入的人必须创造条件进入。
这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显然,以交通拥挤、空空气污染和住房冲突为特征的大城市疾病开始出现,忽视城市的规模是不现实的。然而,控制城市规模主要取决于对定居点指标的审批,这也是为了解渴,可能在短期内有效。然而,从长远来看,这只会形成一种管理惯性,限制太多的东西,无论是汽车还是人,而不是寻求更好的城市管理方法。
京津冀协同发展实质上是从长远角度缓解大城市压力的一种方式,试图通过产业转移和人口转移来缓解城市压力,对周边地区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蓝皮书中提出的另一点值得注意。京津冀应协同发展,但跨境交通存在瓶颈。目前,连接河北与京津的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中有18条“断路”和24条“瓶颈路”,其中只有“断路”长达2300公里。这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未来,缓解大城市压力的最有效途径是在明确城市群中城市的功能定位后,促进公共产品投资,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只有在公共服务均等化之后,人们才会走得更远。
标题:协调京津冀人口管理
地址:http://www.3mta.com/xlxw/9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