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65字,读完约3分钟
近日,河北省廊坊市环保局副局长李春元的中篇小说《阴霾来了》引起了环保界和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在小说的开头,我写了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环境保护主管因为污染控制预算被挪用而和他的上级领导争论,最后被解雇了。
如今,治理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厅长张博认为,“现在开展工作比以前顺利得多。”张博说:“治理不仅仅是环保部门的工作。任何工作一旦提到党委和政府的首要位置,总是会顺利得多。”
李春元也感受到了这种变化。最近,他几乎每天都有与雾霾控制和减排相关的工作和会议——学校和旧社区的小锅炉必须拆除,燃煤发电和煤制气的工作必须安排...与前一时期相比,加班时间几乎增加了一倍。身体疲惫的他,现在做事情的时候感到“高兴”,他说:“现在环保部门有了它应该有的所有职能和权力:如果要求你纠正,你就必须纠正,如果你说一票否决,我们就可以否决一票。就算几十亿的大项目,我们谈环评,不合格就是给你停手!过去有‘先建不批准’的说法,现在他们害怕了。”
至于小说吗?李春元笑了:“我不能完成我的工作。我以后再写小说。”
控制雾霾的“大环境”正在好转,但一些矛盾尚未解决。
“这种矛盾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与待遇和减排之间的一些矛盾。”张博认为,以中国目前的情况,不可能简单照搬发达国家治理雾霾的经验。
“如果像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想要控制污染,就必须伴随着工业结构调整。”张博认为,当前的环境保护问题往往是一个“关系”问题——发展与环境、局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的关系,任何一种关系都必须处理好。“有人认为我们的工作阻碍了经济发展。我希望我们停下来;有些人认为我们的工作“太慢”,希望关闭所有那些污染企业。但我们不能做到这两个极端,我们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
张博以山东省从2013年开始实施的八年累计污染物减排计划为例:“八年分为四个步骤。明确宣布每一步的标准,污染企业可以直接看到八年后的样子。企业要计算自己的计算,他们是否能爬上这一步?如果你能爬上去,你应该考虑现在是否升级设备和调整产业结构;如果你爬不上去,想想你能爬哪一步。如果不行,我就辞职。我会改变我的生活。政府的这种做法实际上给了社会和企业一个期望,让他们清楚地知道每年会发生什么,对他们未来的选择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还淘汰落后产能,引导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平衡”是一种“技术活动”,但有些人认为改变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对立概念是更好的出路。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的姚强教授认为:“如果要求电厂严格控制燃煤过程中的脱硫脱硝,最终排放达到天然气标准,我们计算过,即使从零开始,电价成本的增加也会增加每千瓦时几美分。如果是目前的水平,符合刚才提到的标准,可能只有几美分。你受不了这个?它比买口罩和净化器便宜吗?这些东西在技术上是完全成熟的,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概念。”
标题:治霾者说:不要把治霾和发展对立起来
地址:http://www.3mta.com/xlxw/13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