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71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经济时报评论]结合管理和股票市场的实际

中国经济周刊葛峰特约评论员

近日,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在2015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指出,推进股票发行登记制度改革是2015年资本市场改革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具体推进过程中,要立足当前,稳步推进,妥善处理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中国经济时评】“放管结合”切中股市实际

肖钢的管理与一般思维相结合的思想是户籍制度改革的最大共同点。毕竟,任何类似这样的系统性改革,面临的风险和问题越是能够提前得到充分考虑,就越有利于积极推进改革进程,顺利实现改革目标。

【中国经济时评】“放管结合”切中股市实际

新股发行审批制度的缺点和登记制度的优点是众所周知的,不必赘述。登记制度改革的真正问题不再是是否应该改变,而是如何改变。目前,要在内地股市实施登记制度改革,首先必须弥补以下三个市场缺陷:

【中国经济时评】“放管结合”切中股市实际

首先,a股投资者往往对股票的实质性信息关注不够。虽然这种不尽如人意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监管部门在审批制度下对上市公司的过度信用背书,但问题是,即使这种背书不考虑其有效性(事实上,这种背书已经多次证明可能无法通过市场检验),也最适合解释新股发行的三高现象。a股市场多年来的不成熟表现,除了神话所谓的新股不败之外,还在于已上市多年且无投资价值的垃圾股只能通过披露的信息来判断,或者往往被一厢情愿的信息解读,对自己认为有利或不利的消息反应过度。数以千计的股票经常一起涨跌,不管它们的表现和前景如何。

【中国经济时评】“放管结合”切中股市实际

其次,a股上市公司缺乏足够的制度约束。在这方面,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新趋势是,曾经寄予厚望、主要是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应该上市,可以上市的基本上已经上市)的创业板公司,在以相对较低的门槛登陆股市后,表现远不如主板公司,如变脸、过度融资、减持现金等。,至少表明单腿行走可能不符合中国缺乏诚信的市场现实。

【中国经济时评】“放管结合”切中股市实际

第三,注册制度改革后,更不用说监管部门进入市场主体后的持续监管工作量将大幅增加,发现和查处违法行为的数量和难度将大幅增加。事实上,与这些技术问题相比,现行监管体系的较大缺陷是对各种包装欺诈、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的处罚过轻,无法达到有力有效的打击效果。因此,包括《刑法》和《证券法》在内的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需要尽快修改。

【中国经济时评】“放管结合”切中股市实际

2007年起源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最重要的教训是,金融自由化进程肯定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但这一进程必须辅之以同时加强投资者教育以及市场诚信、监管和法律制度建设。因此,对内地股市而言,登记制度改革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而从大局出发,着眼长远,将放松管制与渐进相结合的登记制度改革是最实实在在的好处。

【中国经济时评】“放管结合”切中股市实际

未经《中国经济周刊》书面授权,版权作品严禁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标题:【中国经济时评】“放管结合”切中股市实际

地址:http://www.3mta.com/xlxw/13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