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10字,读完约3分钟
◎谭浩军
16日晚,交通银行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其深化改革方案正式获批。公告指出,将坚持国有控股地位,探索引入民间资本,积极发挥战略投资者作用,探索高管人员和员工持股制度。
从交通银行的公告内容来看,虽然改革方案表明国有控股仍然是银行改革的一道艰难的门槛,但无论如何,交通银行可以向民间资本开放,让民间资本参与交通银行的改革,这仍然是一大进步,这是意料之中的。
事实上,几大国有银行在股份制改革中已经引入了非国有资本。只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也许是出于“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和先进管理模式”的动机,引进的战略投资者都是海外机构投资者,却没有对民间资本开放。
现在,金融业终于不再把引进外资作为唯一的选择,这无疑为急需寻找投资出路的民间资本开辟了一条新的投资渠道。即使这个通道不够宽敞,它也能为空的未来发展留下更多的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交通银行原有的股权结构: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末,财政部持股比例为26.53%,汇丰控股为18.70%,社保基金理事会为4.43%。从这种结构来看,引进私人资本也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
那么,对于其他国有银行来说,它们能像交通银行一样向私人资本开放,并给予私人资本足够的进入空的空间吗?或者在引入私人资本时,可以开放到什么程度?我们能像以前一样平等对待海外金融机构吗?
深化银行体系改革不是目的。目的是促进银行健康有序发展,增强银行的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因此,在选择私人投资者时,光有钱是不够的,还需要极其谨慎和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通过高负债盲目扩张的私人投资者应该尽可能远离。
国有银行引入民间资本后,如何建立银行的治理结构,如何配置董事会和管理层,董事会是否有足够的决策权,管理层是否有市场化的经营权,政府是否会过度干预改革后的企业……这些都是对银行非常严峻的考验。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几家大型国有银行都是巨无霸,即使短期内管理不善,也不会破产。然而,一旦市场完全放开,利率市场化全面实施,按照目前国有银行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思路,很难说它们是否还能像过去那样保持市场的主导地位。
如今,几乎所有的大型国有银行都是“全能冠军”,经营各种业务,但任何业务都没有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如果金融市场放开后,专业机构越来越多,尤其是投资银行业务,对于习惯于依靠利差生存的国有银行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交通银行可以向私人资本开放,这敲响了银行业改革的号角。能否拉开银行业改革的帷幕,取决于交通银行下一步改革的具体结果。
有一点可以肯定,在交通银行改革模式启动后,私人资本进入银行业应该不再成为障碍。
事实上,如果私人资本不能进入金融领域,如果国有资本仍然处于绝对控制之下,金融业的改革就不能真正开始。
让民间资本参与国有银行的改革进程,应该说是一项比成立民营银行更为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否则,国有银行对市场的垄断和控制仍难以打破,民营银行的生存空间仍难以扩大。
标题:观点:银行引入民资不应再有障碍
地址:http://www.3mta.com/xlxw/8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