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425字,读完约11分钟

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是不可磨灭的,良渚文化经过几千年的迅速发展,最终融入了大中华文化中,我们从良渚文化的研究中看到了中华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 住在良渚古城的人们,他们的形象很精致,就像神话一样,我们的发现可以解释这样的“精致”。 比如,人们戴着玉饰,使用非常高级的漆器,其生活的精度比我们现在的很多地方都高。 ——刘斌刘斌良渚古城的发现者,良渚古城考古主持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 良渚古城“水乡泽国”的迅速发展和消失“刘斌”(选自《了不起的文明现场》第一章,标题为编者加)良渚古城和水库工程的发现2007年,我们发现了良渚古城。 古城南北约1900米,东西1700米,面积只有3平方公里。 大规模工程的背后是社会的发展 自2007年良渚古城被发现以来,10多年来我们的考古事业从未中断过 对良渚区域内100平方公里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调查,对这100平方公里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从2009年发现第一座良渚水库(距离良渚古城外围只有8公里)到去年,共计确认了11座水库。 这11座水库位于良渚古城的西北部,最远的水库离良渚古城十几公里。 这项大型水利工程比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早1000年,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规模最大的水利系统 11座水库构成了约14平方公里的仓库湖 另一条5公里的堤坝将水引向良渚古城的北侧 这证明了当时强大周密的规划能力和对城市建设的严格规划设计 现在良渚古城的总工程量比较清楚 那个城市的布局很符合中国古都的形状,就像子孙的北京城 其建筑的核心地区是高台,即良渚宫殿所在地 第一宫殿区的范围是630×450米,面积约30万平方米,十几米的人工堆积台 随着发现的进展,我知道上面的宫殿应该很大。 另外,因为在边上发现了当时剩下的长14~17米的大树,良渚的宫殿一定也很大。 宫殿区的外周是其内城,内城有三平方公里 三平方公里的概念是多少? 比较故宫,3平方公里有4座故宫那么大,在古代是非常棒的工程。 良渚古城和外围水利系统的结构图良渚古城的城墙宽在20~150米之间,现在保存的高度有4米左右 根据城墙一周约7公里的长度,可以非常正确地计算出其土方量 整个城堡建在沼泽地上,先在沼泽地上铺石头,石头从远处的山上开采,石头上堆积着山上的黄色粘土,土也是从山上运来的,所以现在良渚的修城整体工程量和修城过程很清楚。 年了,又发现了它的外围城堡。 良渚古城发展到了末期,可能住不下城内了,所以逐渐迅速发展,在那里外面包围了城圈。 外郭城和内城的面积约为8平方公里,这是一座非常大的城堡,在当时的世界上也非常大 如果去现场的话,我能清楚地感觉到,当时选择城堡遗迹的理念应该是位于两山之间非常中央的位置,从城堡中心向西北三方的山大概是3公里的样子。 《吕氏春秋》中规定了“选择天下立国,选择国家立宫”的建都理念。 所以,中国子孙比较重要的都、城市,有着“以山为郭”的理念,在一个地理单元的中心位置体现了“以山为郭”。 即使在今天,站在良渚古城的宫殿里,我们也能感受到“以山为郭”的理念。 一圈是山,就是这样中间的感觉。 当时城外有几百米宽的水面,人必须进来通过广阔的湖面——想象一下这里就像水泊梁山。 很有画面感吗? 作为考古工作者,我们必须理解为什么良渚人会选择这个地方 良渚的整个文化,都是我们今天理解的民族 他们有共同的信仰,共同的器物 良渚文化的核心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 另一种文化对它来说如果是外国人的话,北边山东地区的大文口文化,西边的安徽,江西地区,南边的福建地区,都是不同的文化 杭州馀杭这个地区位于芦苇溪上游和中游的交接位置,而且位于太湖水源的第一干流之上 其他民族的地理位置,良渚在很大的后方,所以没有战争威胁 良渚古城北段城墙的基地 北边城墙剩下的高度离石头面约4米,表明在墙顶上发现了良渚末期的基础,几乎保持了原来的高度 城墙底铺石头,上部纯黄土良渚古城石材杭州是半封闭盆地,仅1000平方公里,是非常适合种水稻的平原、沼泽地。 选择地方建都不仅需要交通条件,也需要自然条件 从良渚古城沿着芦苇溪乘船和竹排到达太湖大约60多公里,可能需要半天或一天 太湖相当于今天的交通枢纽,四通八达 太湖北岸是苏州、无锡地区,也是良渚的核心区,东是嘉兴、上海地区,因此是交通方便的地方 自然条件是有迅速发展农业的平原,有可以提供矿物、木材、动植物资源的大山地 另外,比较远离其他外国人,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认知今天的良渚文化,不仅是对其文化面貌的认识,更是认知整个地区的框架 在良渚古城外周,水利系统离其上游十几公里 水利系统和整个古代城市的范围,我们在地图上有一百多平方公里 当时规划城市时,对这100多平方公里进行了统一的规划设计。 这在5000年前是非常棒的工程。 从古代城市到水库,所有大型地基、大型工程的总土石方量推算,只有1000多万立方 一千万立方以上是非常大的工程,埃及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大约是三百万立方 关于1000万立方以上,如果假定3个个体一天能完成一方土石方,则需要3000万人以上的工程 在古代,一个身体从远处运来泥土和石头,可能一天就完不了。 假设三个人能完成的话,我们可以计算出这1000多万方大概需要几天。 除了这样的大规模工程外,城市规划设计、墓葬等级、农业发达程度得到世界考古界学界的公认,达到了成熟的国家阶段、国家文明阶段 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很有趣 5000年前,人类社会处于半神话状态,古代人现在看起来很笨,但正在进行非常超级的工程。 金字塔、良渚古城、水库都出现在那个年代 当时,人类还生活在一种“神化”状态,把国王奉为神 良渚古城的建设材料草包泥现在不太容易计算宫殿中使用的树木工程量,光是土石方的量就非常多 土石方的组织建设,没有强大的社会组织是办不到的 从城堡来说,中国的考古中有很多被称为“城堡”的东西。 最早到七八千年前,就像一堵小村墙。 但是良渚的城堡已经达到了国家水平,通常小规模的社会组织做不到这么大的工程量 堆积在良渚上的大型地基、水库,都采用了在草上裹泥的非常巧妙的方法 原来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么大的工程。 现在我们挖土都雇农民,用土箕挑土很慢,但后来发现农民用草包泥,我们突然明白了良渚人是怎么施工的。 草泥可以先处理工作流程问题,像后面的土块和砖一样,分工合作。 如果用簸箕选的话,必须现挖,但在现挖进行特大工程绝对不行 关于草卷泥,现在知道的是少数人做草包,大概有三四十厘米长,十几厘米厚。 他们先用铲子铲泥,再用从沼泽地割下来的茅草苇等扎起来。 分工合作是一部分人在各地和远处加工稻草包,一部分人负责运输,搬运后,一部分人堆在上面。 这么说吧,首先是人海战略,工程进展非常快 比如在“大跃进”时期建设水库,挖掘河流,从旧照片上看是上万人的大会战,不加选择地使用人传播开来。 左:草泥区分的情况右:在草泥现场保护良渚古城堆积的草泥,往往是一块大块,像现在的桌子一样,几乎是两三立方的一部分。 打开后呈现泥的颜色不同。 这说明这是来自不同地方的泥土 也可以推测大致是用一条船运来的。 这有助于理解这种大型工程的运输和建造是如何组织实施的 现在的考古不是推测或推测,必须有比较科学的理解 很多人推测这样的大工程可能会做好几年,挖出的城墙和水库等堆积了几十米,但很长时间没有间隔。 考古学上,如果堆到一定高度停止,每隔两个月或一年堆一次,中间就有一个间隔。 你可以同时看到。 从考古学上的断面可知,良渚的城墙水库不能一次堆积,肯定是用人海战略组织了大量的人 为了保障很多人的生活,背后一定有越来越多的人做保障事业 无论没有金属,没有文案,良渚社会都已经具备了国家形态的组织能力。 否则,怎样才能实施这么大的工程呢? 良渚农业的迅速发展——碳化米良渚的农业非常发达,石犁、石镰与现在没有区别 迄今为止,对长江下游的稻作农业马家浜文化进行了考察,大约在7000年前,有非常小的稻田 年,在临平茅山遗址发现了面积比较大的水田,经过考古发掘才发现今天的80亩土地稍大 另外,我们发现了很多田埂。 那个田埂研究得非常好,用红土铺着。 每条畦间的宽度只有20米,畦长约100米。 年,在良渚古城宫殿区的东坡,发现了灰坑。 考古学上的灰坑是倒垃圾的坑,坑里是燃烧的米,和通常的碳化不同,应该是不燃烧就变成了炭。 坑里的米只有两万到三万斤左右 现在的考古借用了很多科学技术手段,把这些大米同位素分解,发现它们的来源应该不是一个地方。 年,在宫殿区以南的高地,发现了被烧毁碳化的大米。 这个地区的周边是水面,也符合古代粮食仓库的设计。 其范围只有5000平方米以上,被烧到底部的大米堆积厚度在60厘米左右 推算出洪水堆积层下水田区挖掘现场碳化的大米,使用千粒重,即1000粒大米的重量进行了定量分解 通过挖掘1立方厘米或立方米推算大米数量,估计在这个地区烤的大米只有20万公斤 除了燃烧的大米,还有捆稻草、树、绳子的痕迹,所以应该是仓库。 一个文明的迅速发展一定需要经济基础,这里的粮仓表明良渚已经有了非常发达的农业 另外,在良渚古城内的河里发现了大量的猪骨,当时人养猪吃猪肉 那之前的河姆渡人可能会先吃鹿等动物 除了水稻,当时的环境和植被与现在没有太大差别 另外,水果如桃子、李子、杏、菱角等,有很多吃的东西,但在良渚找不到小米。 整个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都以水稻为农业基础 黄河流域及黄河以北,包括今天的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等,以谷子和粟(中国古代的五谷)为主 在江南地区大米、水稻是第一农业支持 良渚古城消失之谜年,我们在良渚古城以东约30公里,现馀杭区所在的茅山遗迹中发现了小山旁的村庄,村前有良渚的水田 良渚后期,距今约4100年前,确实发生了史书记载的洪水,整个杭州地区都被淹没了 洪水的发生可能是厄尔尼诺现象引起的 那时,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影响了整个北半球。 因此,很多民族都有关于洪水的传说 暴雨不仅成灾,还有钱塘江潮,钱塘江潮涌后,不能出水 这个杭州这个1000平方公里的盆地当时被洪水淹没,因为其中1000年都没有人住 这也是至今为止良渚古城、良渚遗迹经常残留的理由之一 冈公岭被采土破坏的断面是在现在的水田里挖的,大小只有1~2米是洪泛层 洪泛层中的沙子是来自上游山谷还是钱塘潮涌一起进来的? 我们与南京大学地质系合作测试了沙子,发现为了拆除,沙子大部分来自长江口,即长江三角洲长江口运来的泥沙,经过钱塘潮涌来,然后淹没了整个地区。 这也是后来良渚古城消失了,但史书上没有记载的一个原因 这么发达的文明突然消失了 请推荐一个很棒的文明现场。 跟随一线考古队长横跨历史李零刘斌许宏等著链线精装全彩多图。 第312页,88元isbn:978-7-108-06796-8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年5月原标题:《刘斌丨良渚古城:水乡泽国》的迅速发展与消失

标题:热门:良渚古城:一个“水乡泽国”的快速发展与消失

地址:http://www.3mta.com/xlxw/20955.html